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6部分

乙亥,吐蕃遣其臣論頰熱入貢。

六月,辛卯,以右神策中尉副使孫榮義為中尉,與楊志廉皆驕縱招權,依附者眾,宦官之勢益盛。

壬辰,遣右龍武大將軍薛伾使於吐蕃。

陳許節度使上官涗薨,其婿田偁欲脅其子使襲軍政。牙將王沛,亦涗之婿也,知其謀,以告監軍範日用,討擒之。乙未,以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為節度使。沛,許州人也。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己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齊抗以疾罷為太子賓客。

初,翰林待詔王伾善書,山陰王叔文善棋,俱出入東宮,娛侍太子。伾,杭州人也。叔文譎詭多計,自言讀書知治道,乘間常為太子言民間疾苦。太子嘗與諸侍讀及叔文等論及宮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極言之。”眾皆稱讚,獨叔文無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謂曰:“曏者君獨無言,豈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見,敢不以聞?太子職當視膳問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驚,因泣曰:“非先生,寡人無以知此。”逐大愛幸,與王伾相依附。叔文因為太子言:“某可為相,某可為將,幸異日用之。”密結翰林學士韋執誼及當時朝士有名而求速進者陸淳、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定為死友。而凌準、程異等又因其黨以進,日與遊處,蹤跡詭秘,莫有知其端者。籓鎮或陰進資幣,與之相結。淳,吳人,嘗為左司郎中;溫,渭之子,時為左拾遣;景儉,渪之孫,進士及第;曄,滉之族子;諫,嘗為待御史;宗元、禹錫,時為監察御史。

左補闕張正一上書,得召見。正一與吏部員外郎王仲舒、主客員外郎劉伯芻等相親善,叔文之黨疑正一言己陰事,令韋執誼反譖正一等於上,雲其朋黨,遊宴無度。九月,甲寅,正一等皆坐遠貶,人莫知其由。伯芻,乃之子也。鹽夏節度判官崔文先權知鹽州,為政苛刻。冬,閏十月,庚戌,部將李庭俊作亂,殺而臠食之。左神策兵馬使李興幹戍鹽州,殺庭俊以聞。

丁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損薨。

十一月,戊寅朔,以李興幹為鹽州刺史,得專奏事,自是鹽州不隸夏州。

十二月,庚申,以太常卿高郢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鄭珣瑜為門下侍郎,並同平章事。珣瑜,餘慶之從父兄弟也。

建中初,敕京城諸使及府縣繫囚,每季終委御史巡案,有冤濫者以聞。近歲,北軍移牒而已。監察御史崔薳遇下嚴察,下吏欲陷之,引以入右神策軍。軍使以下駭懼,具奏其狀。上怒,杖薳四十,流崖州。

京兆尹嗣道王實務徵求以給進奉,言於上曰:“今歲雖旱而禾苗甚美。”由是租稅皆水免,人窮至壞屋賣瓦木、麥苗以輸官。優人成輔端為謠嘲之。實奏輔端誹謗朝政,杖殺之。

監察御史韓愈上疏,以“京畿百姓窮困,應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徵未得者,請俟來年蠶麥。”愈坐貶陽山令。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八零四年)

春,正月,丙戌,天德軍都防禦團練使、豐州刺史李景略卒。初,景略嘗宴僚佐,行酒者誤以醯進。判官京兆任迪簡以景略性嚴,恐行酒者獲罪,強飲之,歸而嘔血。軍士聞之泣下。及李景略卒,軍士皆曰判官仁者,欲奉以為帥。監軍抱置別室,軍士發扃取之。監軍以聞,詔以代景略。

吐蕃贊普死,其弟嗣立。

夏,四月,丙寅,名陳許軍曰忠武。

左金吾大將軍李升雲將禁軍鎮咸陽,疾病,其子政諲與虞候上官望等謀效山東籓鎮,使將士奏攝父事。六月,壬子,升雲卒。甲寅,詔追削升雲官爵,籍沒其家。

昭義節度使李長榮薨,上遣中使以手詔授本軍大將,但軍士所附者即授之。時大將來希皓為眾所服,中使將以後詔付之。希皓言於眾曰:“此軍取人,合是希皓,但作節度使不得。若朝廷以一束草來,希皓亦必敬事。”中使言:“面奉進止,只令此軍取大將校與節鋮,朝廷不別除人。”希皓固辭。兵馬使盧從史其位居四,潛與監軍相結,起出伍曰:“若來大夫不肯受詔,從史請且句當此軍。”監軍曰:“盧中丞若如此,此亦固合聖旨。”中使因探懷取詔以授之。從史捧詔,再拜舞蹈。希皓亟回揮同列,北面稱賀。軍士畢集,更無一言。秋,八月,己未,詔以從史為節度使。九月,太子始得風疾,不能言。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永貞元年(乙酉,公元八零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