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為的你?我對自己,一向不辭勞苦,不求安逸。我只是要幫助你,讓你成個名主賢君,英武有為,你還需要勇氣,需要自信。你看咱們大唐帝國!突厥、吐蕃,連崑崙山外的夷狄都向咱們求和。看情形高麗不久也可以平定的。我知道我能夠做得到。一些遠大的計劃我都給你訂好了。咱們必須興建新的宮殿,立碑刻石記功,封貴族,賞功臣,功勳彪炳,遠勝過前代各朝的帝王。做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吧!我倆攜手並進,一定成功無疑。你看你,聽信一個太監的話,做這些無聊的事情,簡直跟個孩子一樣!”
武后這一大頓教訓,弄得高宗頭暈眼花,心煩意亂,急想擺脫帝王的重任,懶得決斷國家的大計,身心痛苦,急需休息。最後,他愁眉苦臉地說:
“我相信,沒有我,你一個人也能治理天下的。”
“我相信我能夠。不過我只是要幫助你。你看你病的這個樣子。現在早點兒去睡吧,好好兒睡一睡。別胡思亂想了。”
高宗無可奈何,回頭望了望,重獲自由的心煙消雲散了,像瘸子倚靠一根柺杖一樣,有這麼個強有力的靠背倒也不錯。
武后憑著她手段敏捷,把一場大禍消滅於無形。設若她是一個平庸的女人,設若高宗是另一個男人,那情形可就大不同了。不過,這次高宗竟萌發廢卻她的念頭,倒真使她吃驚。簡直從來連做夢也沒夢到過。武則天怎麼會夢到受人消滅!她回到屋裡,越想越氣。真是受了侮辱,竟有人想要消滅她!這種事情,以後再不能有!
她自知大權在手,利刃在握。得給群臣一個教訓,一勞永逸才行。殺一個大臣容易得很,下一道聖旨就行。她把許敬宗召進宮去,許敬宗想就妙計,說燕王忠身為太子之時,那個太監和上官儀曾經親侍燕王忠。那麼顯然是燕王忠的亂黨!於是指以附逆的罪名,把上官儀和太監王伏勝斬首於市,上官儀的家人充做奴隸。後來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進宮為婢女。再往後中宗在位時,上官婉兒擾亂朝廷,此是後話,本書結束時再表。
燕王忠謀反的冤獄用得過於廣泛,且已過於陳舊無味。武后覺得這個辦法已經失去效用。後來燕王忠這個無知的童子,本來就晝夜恐怖,生怕被刺客暗算,終於被控求巫問卜,求人解夢。其實所控倒與事實相符。這個可憐蟲朝夕祈求平安,終於得到了平安。身為王子,不能當眾處死,奉旨以三尺白綾,自縊而亡。死時才二十二歲。生身之父雖為一國之主,當然也無法相救。
第十六章 封山大典
詩人上官儀之死,在高宗當政上正好劃一段落。高宗要擺脫開武后的決心遠不足二十四個時辰,與武后的交戰便大敗而退,並且後來對武后更恭順,更依賴了。一場反抗於是告終,而且是最後的一次。此後,在朝議之時,武后便坐在紫紗之後,參與問答,文武官員耳朵聽到的是女人洪亮的聲音,不是男人的聲音。這樣便習以為常,成了定例。男子坐朝之時,女人也出而參與,自然悖於正禮,但是武后藉口丈夫患病在身,她出而從旁幫助,並無不可。並且武后從良心上說,認為高宗也是需要她。事實上,誰都知道,武后喜愛政治生活,政治就是她的性命。沿襲日久,在私下談話,在正式公文上,朝臣都稱高宗與武后為“二聖”,不再單用皇帝陛下高宗了。
高宗要將武后廢卻,出乎武后的意料,一驚之餘,武后明白高宗對她已經失去了恩情。高宗當然也夠不上一個英俊多情的男人,自從武后的姐姐不清不白地死去之後,高宗就對武后有點兒異樣。高宗是否懷疑武后下的毒手呢?在高宗和武后二人之間,從來沒有再提這件事。也許高宗對韓國夫人還沒有忘情吧?
武后忽然一天想到換一下環境對她和高宗都有益處,可以忘記了那些不快的事故。他倆若往東都洛陽去一趟,這樣她可以消散一下自己可怕的心思,逃避一下舊都裡謀殺的氣氛。不錯,她又想起來,他倆常說,也曾幾次計劃過,去封泰山。這樣旅途遙遠,正好新鮮一下,換換心倩。封泰山是萬分隆重的大典,家庭的事故和爭吵自然就淡忘了。
於是在高宗謀廢武后的半月之後,正是次年的正月,高宗與武后出發往東都洛陽。洛陽離長安兩百里遠。這次聖駕出巡,高宗武后心情都不錯。武后一向喜愛洛陽,並且願意建洛陽為國都,隋朝的宮殿已經破舊了。太宗皇帝在世之時,在宮殿上沒有大費錢財,在武后眼裡,真是美中不足。不過,武后認為洛陽頗可供建都之用。於是就在此次出巡當中,武后下旨在洛陽建一座新宮,名叫乾元殿。長安已然有了兩座宮,為什麼不可以再蓋上第三座呢?不管武后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