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倚天中張無忌把《九陽真經》練成,前前後後是共用了五年時間。我現在只用了三年,可比他快了兩年。不過,人家最後的大圓滿境界是速成,這個我卻比不了。如果算上我要達到大圓滿境界的一兩年時間,卻是跟張無忌所用的時間也差相彷彿。”
這日午後,尹治平把今日用於修煉《九陽真經》的功夫用罷。忽又想起自己所知的唯一把《九陽真經》修煉到大圓滿境界的張無忌來,忍不住拿自己跟張無忌做了番對比。
結果卻是發現,真論起來兩人都把《九陽真經》修煉到大圓滿境界所用的時間的話,竟是差不多。不過若論大圓滿之前,把九層的功夫全部練成的話,他卻是比張無忌快了兩年。但這個結論,卻也並沒帶給他多少沾沾自喜。
一來,經過這三年的山中隱居,他的養氣功夫早已是更上一層,可以說已到了“不以物喜,不為己悲”的程度。這種自我歪歪式的對比,還不至於會讓他失態。
二來,則是他修煉《九陽真經》的時候,比之張無忌的起點本來就要高。張無忌修煉《九陽真經》的時候,還身中“玄冥神掌”的寒毒,他才開始修煉出來的九陽真氣,都需要去用以化解身體內的寒毒。所以他前期修煉出來的九陽真氣就要不斷地被抵消一部分,自然也會相應地拖慢一些進度。而他開始修煉《九陽真經》的時候,雖然也丹田被破。武功被廢,可卻已然恢復了一部分。
恢復的這部分內力,在他開始修煉《九陽真經》的時候,不出幾日。就全部轉化為了九陽真氣,讓他短短几日內就把第一層的功夫練成。更別說他身體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還有各處穴道等都早已打通,不需要再耗時耗力去打通一遍。而且他此前早已是武學大高手,通曉許多修煉上的關竅與道理,轉而從頭練起,實可說是高屋建瓴。再加上他還有《九陰真經》中的“易筋鍛骨法”與《全真內功》中的“呼吸吐納術”等各種輔助修煉的法門,外加上他本身的資質也並不差,起碼中上水準。
這些優勢全加起來,他練成《九陽真經》九層神功的速度還不如張無忌當時那個武學基礎很差的半大小子,那他就不如干脆找塊豆腐一頭撞死算了。所以。在這方面。也實在並沒有什麼好自鳴得意的。這不過是理所當然之事。
與張無忌做了一番比較,得出結論後,尹治平便沒有再多想什麼。而是從盤膝的雲床上下地站了起來。準備出去洞外走走,在山中隨意而行地閒散一番。
他現在所居的這座洞府是從自己那兩個道童原本所侍奉的那個道號為洞霄真人的老道士處所得來,三年前他幫著兩個道童埋葬了那老道之後,便連著兩個道童與這座洞府一併接收了過來。
這洞府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山洞再加上一些人工雕琢而出,已被洞霄老道經營了數年之久,收拾的很是乾淨整齊,洞中還有一條地底的溪流流經而過,並從高處垂落形成了一條小瀑。
這山洞頗大,高有兩丈許,闊有三丈餘。深則達有將近五丈,屬於前小後大的葫蘆形。因其形狀,洞霄老道便將之命為了“靈葫洞”。
尹治平接收過來後,也並沒加以修改。包括那兩名道童的道號,他也並沒有改,仍是沿用洞霄老道為他們所起的道號,一名抱朴,一名守拙。
洞府中因地就形開鑿了幾間石室,尹治平與抱朴、守拙三人各據一間。石室前,又各有厚重木門為擋。尹治平平日修煉或是閉關,便皆是在自己的洞室中。不過尹治平的這間,卻是他後來自己開鑿的,鑿建在洞府中的最高處,與下面的那些石室所據甚遠,也更大一些。
下了雲床後,尹治平走到門前,拉開石室中的木門,站在門前的平臺上往下面洞府掃了一眼,發現抱朴與守拙二道童並不在洞中。他也並不奇怪,只是輕輕躍下,落在洞底,往洞外走去。
只有長時間閉關的時候,他才會要求抱朴、守拙二道童要在任何時候,都至少有一人守在洞中,以應付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如被外人或野獸等意外闖入,驚攏了他閉關練功。平日練功的時候,他便不會這樣硬性要求,抱朴、守拙二人可隨意離洞卻做些別事。他估計這個時候,二人要麼是在洞外練功,要麼是在山中玩耍,追逐鳥獸再順便採些野果之類。
隱居武當山的這三年間,他雖然仍是做道士打扮,而且平日也研讀些洞霄老道所遺留下來的道家典籍,遇到有外人時也自稱是位道家隱士,但卻不會像在全真教時,去嚴格遵守那些借鑑佛家的清規戒律,當個苦行士。他並未有忌葷腥、戒酒肉,也不怎麼嚴己苦修,對待抱朴、守拙二道童,也很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