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端平入洛 相位之爭

位居其上;二來他時任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已經營襄陽十餘年,在襄陽屯田大獲成功,而他又一力促成了聯合蒙古攻滅金國之事,也是大功一件,已有了入朝謀取相位的聲望、政績與資歷。

若讓端平入洛的計劃成功,不但趙葵會因功位居其上,支援並主持這一計劃的鄭清之也會因功而相位更加穩固,他便沒有了入朝爭相的可能。所以,他也極力反對。

但因理宗皇帝也支援端平入洛的計劃,最後這一軍事戰略行動最終還是成功實施了。史嵩之經營襄陽多年,在襄陽屯田大獲成功,襄陽糧草豐足。所以理宗下旨讓史嵩之負責入洛大軍的督運糧草一職,為勸慰史嵩之,理宗還特給史嵩之加兵部尚書銜,宰相鄭清之也親自寫信給史嵩之,希望史嵩之能負責好此職,通力合作,使計劃成功,收復三京故土。但史嵩之卻不答應,力求辭去此職,只是最終在皇帝的嚴令下,還是勉強同意了。

史嵩之時任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在襄陽經營十餘年,以京湖路糧草最為豐足,而且京湖離三京最近,進兵最為方便,後勤補給也容易解決。同時,京湖不穩也必然有礙於進兵收復三京。

而史嵩之經營襄陽十餘年,根深蒂固,影響力極大。如果臨時撤去史嵩之京湖制置使一職,換人頂替,新任在短時間內必然難以控制京湖局面,對發兵入洛不利。所以理宗皇帝與丞相鄭清之最終還是把端平入洛督運糧草這一重任交給了史嵩之,並對其多加籠絡。

但史嵩之卻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惜手段之人。當時皇帝嚴令,而鄭清之亦勢大,進兵入洛的計劃已難以阻止,所以他也只有答應了下來。但在接下來的戰事上,他在後方督運糧草卻多加推拖諉頓,最終使得前線兵馬糧草不濟而致大敗。其時後方非是無糧,而是有糧史嵩之卻找各種藉口以拖延,以使得前線糧草不濟。

端平入洛計劃的失敗,一是朝中以副相喬行簡為首的官員對丞相鄭清之多加掣肘,在政令下達上不予合作,多加刁難;二則也是最主要的,便是史嵩之這後方督糧官運糧不力,故意造成了前線缺糧的情況,使得前線兵馬因缺糧而大敗。

能做到丞相之位,鄭清之自然不傻。端平入洛的失敗,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鄭清之也明白。但自古以成敗論英雄,鄭清之所全力支援與一手主持的端平入洛失敗了,並使大宋遭受了極大的損失,所以他最後只能辭相黯然下臺,還落得個貪功冒進之名。

只是鄭清之下臺,相位卻也沒能落到史嵩之手上,而是被聲望、地位僅次於鄭清之的副相喬行簡上臺扶正。不過史嵩之也很清楚,相比起鄭清之來,喬行簡要更容易對付得多。而且喬行簡年紀挺大了,已活不了多久,便是喬行簡想霸佔著相位不放,也霸佔不了幾年,他卻還年輕,等得起。但鄭清之的年紀卻不比他大多少,如果讓端平入洛的計劃成功,使鄭清之的相位更加穩固,他要等鄭清之老死、病死,恐怕要多等個一、二十年。

在謀相位之路上,誰是他的對手,史嵩之看得很明白。事實上,他看得也很準。嘉熙二年,他拜參加政事,這已是實際上的副相。而這時候,喬行簡已是八十餘歲的高齡。三年,喬行簡因病辭相,他便拜為了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得相位。

現在是嘉熙四年,這也就是去年的事,史嵩之也才上位一年。而他剛上位不久,就得襄陽大捷,不得不說,實在是讓他大為增光,尤其這大捷還是發生在他經營了十餘年的襄陽,更是給他長臉,也使得他在朝堂的相位更加穩固。所以他這時看著給他造就了襄陽大捷的尹治平與呂文德,心中也很是歡喜,對他們二人更是不吝贊言。

關於端平入洛的始末以及後方朝堂爭鬥的背景,尹治平也是從呂文德那裡所瞭解到。實際上,呂文德最初便是被淮東制置使趙葵所發倔出的將才,趙葵實於他有知遇之恩。端平入洛之戰,呂文德也曾有跟隨趙葵參加,自是對其中細節瞭解清楚。

而理宗皇帝也是因為端平入洛的失敗,看清楚了史嵩之對於襄陽的影響,所以在調史嵩之入京為官後,才故意把呂文德這個跟史嵩之不對付的趙葵的手下安插到了襄陽去。同時,把襄陽史嵩之手下一系的官員,也各自調去不同地方,使史嵩之在襄陽的勢力不能再抱成一團,尾大不掉。

而史嵩之想要入朝為相,就不能在襄陽這等軍事重鎮上擁有太強的影響力,以免有擁兵自重之嫌。佔據相位,再在地方上手握重兵,這皇帝哪還敢再放心去用。對於皇帝拆解打散他在襄陽的勢力,史嵩之也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必要的時候還得主動配合。入朝為相,就不能再擁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