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序言 我們高興,我們在路上(1)

章 夫

我們高興,因為我們在路上……寫下這個題目,是想進一步開宗明義闡釋《中國很高興》這個看似大白話的書名。

我們高興,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清醒的頭腦看世界,審判猶如一把鋒利的刀刃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上,我們能夠感受殘酷,也能牴觸陰暗處潛藏著的溫暖。因此,我們不用窺探這個遊戲的世界,更不用打撈或預測種種的遊戲規則……我們高興,是因為我們洞察到了自身內隱的不足,甚至是隱患,甚至是更大的陷阱…… 我們高興,是因為我們真實地暴露了那麼多的不高興,所以,我們有了釋放和從容,有了解決問題的淡定和不迫……我們高興,是因為我們正在闊步走出不自信的陰影…………一定意義上講,雖然有時我們不被理解,甚至誤解纏身;雖然有時我們深感行路難趟,甚至步履維艱;雖然我們能聽到不同的聲音,甚至這些聲音還會無限放大;如是楚大夫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所有的一切都能化解,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或許我們的眼裡交織著希望和失望,心裡隱藏著喜悅和悲涼……這些都無關緊要,因為我們在路上。

雖然長路漫漫似無盡頭,但是我們已經走在寬闊的路上。所以,我們不要說我們不高興。我們應該是很高興的,我們高興的支撐點是5000年的文明。因此,我們很高興地相信,中華民族會越走越遠……2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唐太宗曾經辯證地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一百多年來,經歷了幾十年的內求統一、外抗強敵,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們才真正與現代文明漸行漸近不可逆轉。

……什麼因素會給這個年份的經濟執行打上最深的烙印?一個人物?一個政策?

一個事件?我想說,最大的可能是一種觀念——新的發展觀。

“提高執政能力”。自*十六屆四中全會閉幕以後,這句話迅速成為被引用極為頻繁的語句,自那時候起,“科學發展觀”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新生詞彙。

3如今我們已經習慣於在不同的場合談論“國際視野”、“世界眼光”……於是乎,“跳出××看××”很容易成為我們的口頭禪。以為我們在口頭禪“跳出去”就“國際化”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還有些夜郎自大。我們的身和心都死死圍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駐足四顧的視野畢竟有限,誰還能看得更加遼遠?

有時我們的情緒是激動的,但由於腳上的鐐銬太沉,使得我們很難挪動步子,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是我們經年久遠的自畫像。

其實,我們已經用百年的時間向世界靠攏了。雖然我們傳承著老祖宗的聰靈,也曾一度以為世界的所有都是我們的“納貢國”。但我們自從知道了“西方”這個概念之後,我們的眼界開闊了,特別是“八國聯軍”給我們的印象太過深刻。故而有專家說,中國是從古代直接被西方“打入”近現代的,是帶著屈辱與怨恨的心情向西方學習的。因為打不過別人,不得不俯首稱臣低眉順眼來適應“西方”,從“師夷長技以制夷”而全方位地向“西方”學習。如此,刀槍不入的冷兵器在堅船利炮的熱兵器面前,談論勝負已經失卻任何意義,因為人類丟下生與死,戰爭的本身不過是一場強與弱的較量。 。 想看書來

序言 我們高興,我們在路上(2)

歷史上的讀書人面對“當前的問題”都喜歡“背對未來,面對歷史”,從歷史的典籍中,尤其是五經當中尋找對當代問題的解答。包括清代大學問家龔自珍,也自稱“我沒有什麼新藥方,只是販賣古時的東西”。還有一個明末的顧炎武,面臨當時那麼多的問題,也只是尋找古代的東西,畢其一生留下一部尋古方、治新病的《日知錄》……這也難怪我們的那些保守派們,三綱五常之下的君君臣臣,還有什麼“新東西”可言?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背對未來,面對歷史”到“背對歷史,面向未來”,直接原因是因為打仗失敗了。應該正視“當下”,才有“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西方。可以說,這個非常之時的“未來”,就應該是西方了。於是乎,這個時候“經濟”這個詞的含義,已經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經邦濟世”了。

中國發展中的某個階段,套句《紅樓夢》中的話來形容:“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自鴉片戰爭以來,是西風漸盛、東風漸弱的過程,到“五四”前後,西風徹底壓倒了東風。甚至於“全盤西化”的口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