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戶,收其租賦。後拜咸陽郡守,甚有政績。尋改授太子少傅,作《少傅箴》。太子見而悅之,致書勞問。改授豐州刺史,尋進位上開府儀同大將軍,歷司宗中大夫、洛州刺史,進位大將軍。隋開皇初,授貝州刺史,以母老請歸就養,許之,卒於家。有文集十卷,又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卷、《廣堪》十卷、《淮海離亂志》四卷,行於世。
蕭大圜,字仁顯,梁簡文帝第二十子也。幼而聰敏,年四歲,能誦《三都賦》及《孝經》、《論語》,七歲居母喪,便有成人性。梁大寶元年,封樂梁郡王,丹楊尹。屬侯景殺簡文,大圜潛遁獲免。景平,歸建業。時喪亂之後,無所依,乃寓居善覺佛寺。人有以告王僧辯,乃給船餼,得往江陵。梁元帝見之甚悅,賜以越衫胡帶,改封晉熙郡王,除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時大圜兄汝南王大封等猶未通謁。元帝性忌刻,甚恨望之,乃使大圜召之。大圜即日曉諭,兩兄相繼出謁,元帝乃安之。大圜恐讒忻醞生,乃屏絕人事;門客左右,不過三兩人。不妄遊狎,兄姊間,止箋疏而已。恆以讀《詩》、《禮》、《書》、《易》為事。元帝嘗自問《五經》要事數十條,大圜詞約指明,應答無滯。帝甚嘆美之,因曰:“昔河間好學,爾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