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將濟江,知正德有恨,密與交通,許推為主,正德以船迎之。景度,攻揚州。正表聞正德為侯景所推,盤桓不赴援。景尋以正表為南兗州刺史,封南郡王。正表遂於歐陽立柵,斷梁援軍。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遣兵擊破之。正表走還鍾離,以武定七年,據州內屬,封蘭陵郡王。尋除侍中、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薨,贈司空公,諡曰昭烈。子廣壽。

蕭祗,字敬式,梁武帝弟南平王偉之子也。少聰敏,美容儀。在梁封定襄縣侯,位東揚州刺史。於時江左承平,政寬人慢。祗獨蒞以嚴切,梁武悅之,遷北兗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圍建業,祗聞臺城失守,遂來奔,以武定七年至鄴。齊文襄令魏收、邢邵與相接對。歷位太子少傅,領平陽王師,封清河郡公。齊天保初,授右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時梁元帝平侯景,復與齊通好,文宣欲放祗等還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鄴。卒,贈中書監、車騎大將軍、揚州刺史。

子放,字希逸,隨祗至鄴。祗卒,放居喪以孝聞。所居廬室前,有二慈烏來集,各據一樹為巢,自午以前,馴庭飲啄;午後更不下樹。每臨時舒翅悲鳴,全似哀泣。家人則之,未嘗有闕。時以為至孝之感。服闋,襲爵。武平中,待詔文林館。

放性好文詠,頗善丹青,因此在宮中披覽書史及近世詩賦,監畫工作屏風等雜物。見知,遂被眷待。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

蕭退,梁武帝弟司空、鄱陽王恢之子也。退在梁封湘潭侯,位青州刺史。建業陷,與從兄祗俱入東魏。齊天保中,位金紫光祿大夫,卒。

子慨,深沈有體表,好學,善草隸書,南士中稱為長者。歷著作佐郎,待詔文林館。卒於司徒從事中郎。

蕭泰,字世怡,亦恢之子也。在梁封豐城侯,位譙州刺史。侯景襲而陷之,因被執,尋逃至江陵。梁元帝平侯景。以泰為兼太常卿、桂陽內史。未至郡,屬於謹平江陵,遂隨兄修佐郢州。及修卒,即以泰為刺史。湘州刺史王琳襲泰,泰以州輸琳。時陳武帝執政,徵為侍中,不就。乃奔齊,為永州刺史。保定四年,大將軍權景宣略地河南,泰遂歸西魏。以名犯周文帝諱,稱字焉。拜開府儀同三司,封義興郡公,授蔡州刺史。政存簡惠,深為吏人所安。卒官,子寶嗣。

寶字季珍,美風儀,善談笑,未弱冠,名重一時。隋文帝輔政,引為丞相府典籤。開皇中,至吏部侍郎。後坐太子勇事誅,時人冤之。

蕭捴,字智遐,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性溫裕,有儀表,在梁封永豐縣侯。東魏遣李諧、盧元明使梁。梁武帝以捴辭令可觀,令兼中書侍郎,受幣於賓館。歷黃門侍郎,累遷巴西、梓潼二郡守。及侯景作亂,武陵王紀稱尊號。時宗室在蜀,唯捴一人,封捴秦郡王。紀率眾東下,以捴為尚書令、徵西大將軍、都督、益州刺史,守成都。又令梁州刺史楊乾運守潼州。

周文帝知蜀兵寡弱,遣大將軍尉遲迥總眾討之。迥入劍閣,長驅至成都。捴見兵不滿萬人,而倉庫空竭,於是率文武於益州城北,共迥升壇歃血立盟,以城歸魏。授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封歸善縣公。周閔帝踐阼,進爵黃臺郡公。

武成中,明帝令諸文儒於麟趾殿校定經史,仍撰《世譜》,捴亦豫焉。尋以母老,兼有疾疹,請在外著書,詔許之。保定元年,授禮部中大夫,又以歸款功,別賜食多陵縣五百戶,收其租賦。三年,出為上州刺史。為政以禮讓為本,嘗至元日,獄中囚繫,悉放歸家,聽三日然後赴獄。主者爭之,捴曰:“昔王長、虞延,見稱前史。吾雖寡德,竊懷景行。以之獲罪,彌所甘心。”諸囚荷恩,並依限而至,吏人稱其惠化。秩滿向還,部人季漆等三百餘人上表,乞留更兩載。詔雖不許,甚嘉美之。

及捴入朝,屬置露門學。武帝以捴與唐瑾、元偉、王褒等四人,俱為文學博士。

捴以母老,表請歸養私門,帝弗許。尋以母憂去職。歷少保、少傅,改封蔡陽郡公。卒,武帝舉哀於正武殿,贈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傅、益州刺史,諡曰襄。

捴善草隸,書名亞王褒,算數醫方,鹹亦留意。所著詩賦雜文數萬言,頗行於世。

子濟,字德成,少仁厚,頗好屬文。為東中郎將,從捴入朝。周孝閔帝踐阼,除中外府記室,後至薄陽郡守。

蕭圓肅,字明恭,梁武帝之孫,武陵王紀之子也。風度淹雅,敏而好學。紀稱尊號,封宜都王,除侍中。紀下峽,令圓肅副蕭捴守成都。及尉遲迥至,與捴俱降。授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封安化縣公。周明帝初,進棘城郡公,以歸款勳。別賜食思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