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3部分

的人了,即使其中有一些後來還很活躍;他們的天然的接班人或者死亡,或者移居國外,或者缺乏實際的管理經驗。有十二年之久,其中一半是戰爭歲月,德國人接觸世界上各種主要思潮和文化活動的機會受到阻礙,而當權者則不遺餘力地傳播一種冒牌貨來取而代之。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如果他們能夠做到不戴納粹的有色眼鏡來觀察人生,或者有機會得知事實真象並據以進行自由探討的話,那就算是幸運的了。

上而所說的就是盟軍進入德國時所面臨的一些情況。戰爭所造成的破壞頗為引人注目,但其結果在很多方面都被誇大了。在一片瓦礫堆下有好多重要的機器裝置仍完好無損或者很容易修復。的確,1945 年5 月魯爾地區的煤炭上業日產量只二萬五千噸,而戰前平均日產旦則力四十萬噸。鋼的生產量甚至更低。1945 年8 月美佔區的鋼鐵廠中恢復生產的只有百分之十五,而產量只達總生產能力的百分之五。次年秋天的一項估計證明,即使在作為英國皇家空軍空襲主要目標的魯爾地區,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廠房和機器給破壞到不堪修復的程度,就全德國而言,不堪修復的廠房和機器只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交通運輸易於破壞,但也易於修復。1945 年5 月英佔區鐵路總里程中只有十二分之一行車,到次年11 月仍未修復通車的則只有十三分之一了。在屢遭空襲的漢姆,候車室至今仍保留其仿造時廉時代的人理石浮雕。德國有些港口幾乎未受損傷,即使在漢堡港也還有一些深水停泊地是完好無損的。一位英方軍管官員對德國工廠情況作了一次典型調查,發現德12 國工廠的庫存物資和原材料比英國工廠要雄厚得多。煤產量是下降了,但是地面上還有存煤二百萬噸。

再者,1944 年以前,德國靠掠奪歐洲各國發了橫財;其他各國所受損失有甚於德國。因為德國不僅從被佔領國家拿走糧食和消費品,而且在許多為別人所根本料想不到的地方沒有非同尋常的寶物倉庫,儲藏著價值不等的珍貴物品。據說一位為此感到困攏的美國民政官員向其上級講過這樣的話:

“現在我可以使用五個管工業的官員,但是首先請給我派一名負責清理掠奪物資的官員。”有二十萬臺機床拆遷到德國,德國的機床總數由1938 年的九十六萬六千臺增加到1945 年的一百三十萬臺。僅法國一國就支付了七千億法郎的佔領費用。

結果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在戰爭期間大大提高。在歐洲,包括英國和蘇聯在內,唯有德國1944 年的工業總產值高於1938 年。受損失的主要是德國的社會資本;德國工業裝置所遭到的長期性損失並不算大,雖然戰敗後的混亂情況和交通的破壞使它看起來似乎損失比較嚴重。即使在社會領域裡,情況也不是一片淒涼。一位熟悉英、德兩國情況的蘇聯軍官在波茨但會議期間曾對一位英國記者說,他認為德國人看上去比英國人更豐滿,沒有英國人那麼疲憊,芽著也比英國人強。這位英國記者在德國各地旅行了四個月以後傾向於同意蘇聯軍官的看法。

戰事鬧哄哄地結束了,接著是潮水般的人口流動。首先有七百萬德國武裝部隊向西方盟國軍隊投降。美佔區在美軍進駐前已從德國東部流入一百五十萬人,他們在蘇軍挺進時棄家西逃。英佔區的情況也大體相同。遭到轟炸的大城市有一千萬居民撤退到鄉下,雖然,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有點令人驚異的是人口的流動方向似乎倒轉了過來;例如,從什切青抵達柏林的最後一列火車,據說滿載著原來從柏林撤出的人口,他們急於在征服者到達前回家照管他們的財產。4 月間,納粹分子曾試圖把政府各部門一分為二,分別從柏林朝南北兩個方向撤退:有些在中途擱淺,攜帶的檔案卷宗象雪片一樣沿鐵路線到處飛揚。在德國各地多種多樣的隱蔽場所中都挖掘出檔案、檔案、博物館的文物和私人收藏的珍寶。隨著納粹政權的倒臺,有六百萬外籍工人以及許多盟國的戰俘象斷梗的飛蓬一樣到處流動,他們紛紛擠向公路,急於覓道還鄉。在這個日益緊縮的地帶內除了擁塞著上述形形色色紛然雜處的人群之外,還有八百多萬盟國軍隊蜂擁而來。

從東西兩方湧進的人流到了易北河畔就煞住了,猶如上漲的浪潮在高水位上停住了一樣。把德國劃分為幾個佔領區,雖然大體上是按照外交方案行事的,但卻立即造成了不少困難,這是在隨便哪個發達國家所必然要出現的一種情況。例如中部德國的採礦業所需要的機器裝置和零部件依賴於魯爾地區。紡織工業的紡紗業集中於威斯特代利亞,而織布業則集中在薩克森。

主要在美佔區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