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6部分

沒有能對意屬殖民地的前途達成協議,對意和約第二十三條只是說“義大利宣告放棄其在非洲的屬地利比亞、厄利垂亞和意屬索馬利亞蘭的一切權利或所有權”,並規定上述屬地在最後處置辦法未決定前繼續由目前的行政當局管理,其最後處置辦法則應由法、英、美、蘇四國政府於本條約生效後一年內予以決定。如四大國政府不能取得協議,這一問題應提交聯合國。

盟國與義大利之間的停戰協定於1943年9月簽字後不久,義大利政府就曾試圖把法西斯上臺以前已有的義大利殖民地——厄利垂亞、索馬利亞和利比亞——同法西斯統治下的義大利所征服的土地區別開來,並聲稱義大利在1884年獲得厄利垂亞和在1889年獲得索馬利亞,都曾得到英國的鼓勵。對於英國的論點,說義大利的表現證明它不配擁有任何殖民地,義大利政府從不試圖答辯,他們也顯然不能意識到近二十年的法西斯暴政在當地居民間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義大利人還企圖使全世界相信,他們之所以要殖民地,主要是因為他們實在有必要為眾所公認的義大利人口過剩的嚴重問題找一條出路。這個論點是說服不了明白情況的人的,因為,如果不把衣索比亞計算在內(這是對的),即使要每戶人家負起沉重的經濟擔子,也沒有一塊義大利殖民地能夠供養得起幾千人以上的歐洲殖民者,而區區幾千人的這個數目,同義大利每年四十萬的人口自然增加數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義大利的政治家們很明白這個事實,而他們聽任義大利輿論在這一問題上被引入歧途,以致一些不瞭解情況的義大利公民心裡產生了怨氣,特別是對英國的怨氣,為此,這些政治家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

不過,義大利取得厄利垂亞、索馬利亞,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包括它取得利比亞,確實和後來的法西斯征服性質不同。促使義大利佔領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的,是它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野心,這和十九世紀後期建立殖民帝國的其他歐洲國家的野心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也並不比後者更應該受譴責。當時義大利政府的動機是,想借此表明剛統一不久的義大利已是一個必須認真看待的國家。在厄利垂亞,直到三十年代為止,義大利政府的政策雖然老式了些,還是合乎情理而沒有激起人們的反感。當時住在該地的義大利人為數甚少,只有四、五千人;歐洲人要進行大規模的殖民只有在較富饒的高原地帶才有可能,但義大利政府並沒有縱容他們去掠奪住在這些高原地帶上的土著的土地。有少數義大利人在山腳邊耕種一點小塊坡地,在西部地區還有一個小型的棉花種植園,但是並沒有什麼有組織的農民殖民區。居住在厄利垂亞的義大利人大部份是官員;該殖民地對義大利唯一明顯的經濟價值,僅僅是它提供了一條通向衣索比亞富饒的內陸地區進行貿易的道路。後來義大利開始準備對衣索比亞發動戰爭,整個局勢就發生了變化。從1935年起,約有七萬名義大利人被派往厄利垂亞——築路人員、汽車機修工、官員和軍人——去發展這一矛頭指向厄利垂亞的內陸鄰國的侵略戰爭的極好基地。

索馬利亞無疑也是為了威望關係而被取得的一塊殖民地。其居民大部分是遊牧和半遊牧民族,當地的氣候對歐洲人殖民或對農民耕作來說都是極不相宜的。1931年前,該地只有一千六百名左右義大利人,主要是些生產香蕉和棉花的大種殖園式產業的經理人員。這塊殖民地只是靠羅馬付出了大量財政援助才維持下來的。

義大利在利比亞的殖民嘗試同樣證明是無利可圖的。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都是天生的窮地方,沙漠綠洲裡生產的一點水果和蔬菜只夠供應當地消費。這兩個地區都是主要靠同非洲內地的貿易來繁榮其經濟的;義大利人所從事的擴大農業,生產成本很高,是仰賴於義大利國內人為保證的市場的,而最糟的是,這種農業生產是把原來從事耕作的阿拉伯人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之後才搞起來的。在的黎波里塔尼亞,最早的殖民者定居在一些購自阿拉伯人或從總面積不很大的國有土地中租讓給他們的小塊土地上;但是經過了1922年開始的叛亂和隨之而來的1922…1930年間格拉齊亞尼鎮壓叛亂的戰爭之後,義大利的政策發生了變化,國有土地的總數有了大量增加,其中一部分是購買得來的,一部分是沒收叛亂者的土地,還有一部分則是把未開墾土地劃為國有而來的。

在昔蘭尼加,塞努西的頑強抵抗,受到義大利人野蠻手段的對付。綠山地區較肥沃土地上的部落土著被趕出,部落的結構遭到破壞。1933年開始在昔蘭尼加大規模移殖義大利農民,在綠山建立了四個村莊;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