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7部分

而進一步惡化。大多數共和國幾乎全部要仰賴外國船隻來經營它們的貿易。由於戰爭的緣故,原先承擔美洲國家間貿易業務一半以上的英國船隻和懸掛其他歐洲國家國旗的船隻都被調走,而可以獲得的美國噸位又不足彌補它們的損失。因此,為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在美國建立了一個美洲國家間航運委員會,來安排美洲國家之間產品的運輸,同時,美國和其他美洲共和國作出了決定,由它們接管一直閒置在它們各港口的軸心國船隻。在同英國政府就擬議中改變所有權的問題達成協議之後,美洲國家間財政經濟諮詢委員會於1941年8月28日透過了一個有關這些船隻的排程和使用計劃。

第三節 拉丁美洲國家間的關係

哈瓦那會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這段時期,不單標誌著為增進美國同拉美國家合作所採取的措施——主要出自美國的倡導——的一個巨大進展,而且也出現了拉美各國政府透過締結雙邊和區域性協定以改善拉美內部的政治和經濟關係所作出的不斷努力。

各國之間在政治方面的種種爭端,要末是已經解決了,要末是在解決的過程中。1941年3月,阿根廷同智利簽訂了一項協議,解決了它們對南極洲有爭議的要求。4月,一項久懸未決的領土糾紛由於委內瑞拉同哥倫比亞簽訂了一項邊界條約而告終結。接著在5月,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也效法了它們的榜樣。遺憾的是,秘魯和厄瓜多之間的邊界爭端始終未獲解決,並且於1941年7月爆發了戰爭。儘管阿根廷、巴西、烏拉圭、薩爾瓦多和美國在戰爭開始前後都曾出面從中調停,但時發時止的戰鬥仍一直持續到珍珠港事件以後。

使拉美各國之間的關係接近起來與簽訂區域性協議這種趨勢,在某些政府和集團看來(例如巴西),它與泛美體制是相輔相成的,但其他一些國家則把它看作是另一種可取的途徑。這一情況在阿根廷方面最為明顯。它的政府謀求創立一個在政治和經濟上不依賴美國的南方集團。在阿根廷的倡議下,1941年2月在里維拉召開了拉普拉塔河國家會議,旨在建立一個區域性貿易集團。阿根廷提出的關於關稅同盟的建議遭到了其他國家代表的反對,因為它們擔心阿根廷把持一切。雖然會議上所達成的總協議並不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在會上和會後,與會各國還是簽訂了各種不同的雙邊協定和三邊協定。

兩個月後,在第三次加勒比會議上,墨西哥代表提出了一項關於建立一個加勒比同盟的計劃。顯然,這樣一種性質的計劃是充滿著政治火藥味的,經過一些討論和刪去“同盟”這一詞兒之後,計劃的其餘部分便委交給幾個政府去作進一步的考慮。

許多深信不疑地支援美洲國家防務合作計劃的拉丁美洲人,看到了美國逐漸轉向戰爭感到憂心忡忡。美國沒有經過同它的南方鄰邦商量就放棄了它的中立政策,它們擔心美國現在採取的方針將在它們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情況下使西半球捲入對德的戰火中。因此,這場戰爭乃是由於一個不得人心的東方強國無端啟釁而不是由於美國在大西洋對德採取作戰行動所引起而最終蔓延到西半球這一事實,對於拉丁美洲對戰爭的態度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二章 戰火蔓延到西半球,里約熱內盧會議(1942年1月15…28日)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基地,促使美洲各共和國根據1940年7月哈瓦那會議上透過的相互援助和防禦合作宣言,舉行了一次代表會議。該宣言不僅規定了在發生危險時各國應進行磋商,而且還宣告“一個非美洲國家破壞一個美洲國家的領土的完整或其不可侵犯性、主權或政治獨立的任何企圖,將被認為是對宣言簽署國的一種侵略行為”。這種情況這時已出現了。

珍珠港被襲擊後兩天,美國政府即向美洲各國政府發出照會,要求儘速召開一次外長會議,並提醒它們上述保證。同日,智利政府也要求召開會議。12月15日,泛美聯盟執行理事會發出邀請,定於1942年1月15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會議,兩天後該聯盟執行理事會批准了會議的議程。

九個拉丁美洲國家已向日本及其歐洲盟國宣戰。這些立即對軸心國宣戰的共和國都是中美洲國家,或是加勒比海的島國,它們在經濟上和戰略上無不依賴美國。另外三個加勒比海沿岸國家,墨西哥、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在12月底以前,同軸心國斷絕了外交關係。距離較遠的那些共和國宣佈非交戰國的權利適用於已宣戰的美洲國家,並肯定了它們之間的團結。它們不準備採取更具體的行動,如果得不到它們的鄰國關於其將採取行動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