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1部分

的“新四軍”之間的一場相當大規模的衝突,當時“新四軍”已滲透到長江以南,正在南京和上海附近建立共產黨根據地。這次衝突事件引起了雙方激烈的互相指責和要求糾正,但沒有發展成雙方都還不希望發生的全面衝突。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重慶和延安雙方都認為最終將導致日本的失敗,因而加強了中國內部兩股敵對力量各自為爭奪地盤而調動兵力的傾向。共產黨如果能取得對華北和華中內地的控制權,他們將比國民黨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以便一旦日本人被大大削弱以後,隨即佔領這些地區的城市和港口,從而以曾經遭受日本人蹂躪和破壞的大部分領土上的主人的姿態出現。但是共產黨缺乏武器、彈藥和一般的軍需物資,因為隨著猜疑和敵對情緒的增長,中央政府拒絕向共產黨提供這些物資,而且中央政府自己在這方面也感匱乏。因此共產黨轉而謀求西方(在當時的形勢下也就是美國)的援助。共產黨向訪問延安的美國新聞記者,有時還向訪問延安的在華的美國外交使團和軍事使團的成員保證,願意同美國合作,並且向他們描繪共產黨的目標和成就的美妙圖景;而這些美國人中有不少人由於對國民黨政權那些十分明顯的缺點有反感,就立即從表面上的理解接受了共產黨的這種宣傳。因此,在一些美國人中,普遍有一種看法,認為共產黨是唯一認真抗日的集團,是一個真正“民主的”政黨,同“反動的”、“法西斯的”、“封建的”並在很大程度上是親日的國民黨適成對照。言下之意,共產黨是美國租借法物資的最有資格的接受者,是未來美國遠征軍的最有希望的中國盟軍。這正是共產黨的目標,而且他們已非常接近於達到這個目標了。

這就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所揭開的中國歷史新篇章的歷史背景。

第三節 自由中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和經歷

日本佔領暹羅,明顯地預示著即將對緬甸發動攻勢,這不僅是英國,而且也是中國和美國所關注的事。起初,只有兩個英… 印師和當地的緬甸步槍隊守衛著這個遼闊的國家,後來得到了三個英國步兵營和英國第七裝甲旅的增援。1942年2 月20日,丘吉爾向澳大利亞總理柯廷呼籲,要他允許將正在從中東回國途中的一個澳大利亞師調往仰光。但是,儘管羅斯福也參與了這一呼籲,他們卻未能說服柯廷同意這樣做。

與此同時,蔣介石則主動提議派遣中國軍隊去緬甸。12月,美英荷澳聯軍總司令阿奇搏爾德·韋維爾爵士將軍前往重慶與蔣介石磋商。在這方面,從一開始就出現了麻煩。蔣介石向羅斯福抱怨說,韋維爾拒絕他提供的幫助,羅斯福也對此頗為生氣。1 月23日,丘吉爾就此事問及韋維爾時,書維爾說他並沒有拒絕過蔣介石。

他說,他接受了中國第五軍的兩個師去,但要求第六軍不要去,因為給養有困難。

然而從韋維爾回答的口氣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並不很想得到中國的幫助。他說,英國在中國的威信已經夠低的了,如果承認沒有中國的接助就守不住緬甸,那麼英國的威信將進一步下降。同時,緬甸人的看法,也要予以考慮,雖然韋維爾在回答中沒有提到這一點。緬甸人不見得喜歡裝備不好、紀律敗壞的中國軍隊出現在他們的國土上。159 因此,英中關係從一開始就是冷淡的。1942年2 月蔣介石對印度的訪問也沒有改善這種關係,當時印度議會領導人試圖動員蔣介石對英國政府施加壓力,以迫使英國政府答應這些領導人的政治要求。丘吉爾要求蔣介石取消擬議中的對住在瓦爾達的甘地的訪問,蔣同意了這一要求,但是這件事加深了他對英國的反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希望派一名高階軍事代表去中國。起初,委派了一位高階將領擔任這個職務;但此人很不喜歡這個差使,因此,多半是由於馬歇爾將軍的推薦,終於選中了約瑟夫·w ·史迪威少將。史迪威顯然是有資格擔任這項使命的,只是軍階不夠高,但後來把他晉升為中將,就彌補了這個不足。他在中國已有不少閱歷,特別是在1937—1938年期間他擔任過陸軍武官;他對中國的戰事有一些第一手知識,而且他是美國高階軍官中唯一能讀能講中文的人。但是這些軍事上和語言上的長處被他的急躁脾氣抵銷了,而且現在落在他肩上的千頭萬緒的職責,即使讓頭腦最冷靜和最明智的人去於,也是難以協調的。

現在史迪威被派回中國,作為蔣介石的參謀長,指揮入緬中國軍隊的軍事行動。

他以這個身份向這位中國大元帥負責,同時又作為中緬印戰區的美軍司令在技術上向蔣介石負責。但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