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犯。兩天後,周恩來宣告,共產黨承認蔣介石對全國的領導和國民黨作為主要政黨的地位。他否認共產黨有建立一個獨立政權的意圖。1 月31日,會議宣佈,已就所有主要問題達成協議,並且公佈了這些決議。決議規定,定於5月5 日203 召開國民大會,但是出席大會的代表人數將有很大的增加。大會將為中國透過一部憲法;但在此之前,將特別任命一個由各黨派組成的委員會對1936年的憲法草案進行修改。在憲法實施之前,將由一個臨時聯合政府來代替國民黨的一黨統治。國民政府委員會將成為處理國務的最高機構。它將由四十名成員組成,其中一半由國民黨選任,另一半由其他各黨派及集團選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有權否決該委員會的任何決議,而要推翻國民政府主席的否決則需要五分之三的多數。
該委員會的一般決議只需簡單多數即可透過,但是,關於更改施政綱領之決議,須由到會委員三分之二多數透過方能有效。
政治協商會議的其他決議還規定,在國民政府改組前,(政府和共產黨之間)
對那些解放區的行政管理尚有爭議者仍維持現狀;並規定整編軍隊。經政府和中共代表雙方同意,建立了一個由張治中將軍(國民黨)、周恩來將軍(共產黨)以及作為顧問的馬歇爾將軍組成的軍事小組,制訂軍隊整編的細節。
政治協商會議並不是一個立憲議會,其決議需經有關各黨派批准方能生效。國民黨內部的各右翼集團唯恐將失去一黨專權的地位,紛紛表示不滿;各反對黨則對擬議中的總統否決權大加批評指責。然而,在會議的閉幕式上,蔣介石代表政府保證將執行大會決議,共產黨、民主同盟和青年黨也許下了同樣的諾言。
當時看來,馬歇爾作為調解人的努力彷彿即將大功告成,中國和平統一的目標似乎就要實現了。3 月25日,據宣佈:軍事小組經過兩個星期的商討,已就軍事整編問題達成協議。協議規定在十八個月內完成軍隊的逐步縮減和重新部署。到那時,政府軍將保持五十個師,中共軍隊保持十個師,每師兵力不超過一萬四千人。這些部隊204 將作如下部署:滿洲,政府軍十四個師,中共一個師;西北,政府軍九個師;華北,政府軍十一個師,中共七個師;華中,政府軍十個師,中共兩個師;華南,政府軍六個師。
這項計劃將交由北平的軍事調處執行部執行。
這樣,在短短的兩個月裡,馬歇爾成功地使有關下列事項的協議得以簽訂,即停止軍事衝突,擴大政府的基礎以及整編軍隊,使它能成為一支不受黨派政治影響的、真正的國家武裝力量。現在一切都取決於這些協定是獲得忠實執行,還是被國民黨和共產黨集團內部的頑固分子弄成一紙空文。不幸的是,事態的發展很快就證明了,馬歇爾在這方面的憂慮一點也不過分。
第六節 滿洲的危機
正當在重慶為了平息中國國內的政治衝突而在進行上述努力時,由於蘇聯在滿洲所採取的行動,中蘇關係卻在出現一場危機。上文提到過,在簽訂1945年8 月14日條約的中蘇談判期間,莫洛托夫曾經口頭答應,所有蘇聯軍隊將在12月3 日前撤出滿洲(旅順口地區除外)。但是中國政府在接管滿洲時遇到了困難,這種困難又由於蘇聯軍事當局不同意他們使用大連而更趨嚴重。這就不得不再次進行中蘇談判,從而簽訂了一項蘇軍延期撤出的協定,新的期限定為1946年2 月1 日。
與此同時,自1945年9 月起,俄國人開始運走從滿洲工礦企業裡挑選出來的機械裝置。估計中國政府一205 定曾對此提出抗議,因為後來知道,1946年1 月21日,蘇聯政府在給中國政府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所有原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中國東北各省日辦企業都是蘇聯的合法戰利品。中國政府拒絕承認這一要求,因為它遠遠超出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所許可的做法。此後,蘇聯政府在另一份遞交給長春的中國司令部的備忘錄中提出,把它認為應得的戰利品——前日本工廠企業——的一部分移交給中國,並將其餘的部分改為中蘇合營企業,其中包括一些指定的煤礦、發電廠,以及鋼鐵、化學和水泥工業。中國政府同樣拒絕接受這一主張。在此期間,蘇聯又以技術上的困難為藉口拖延撤軍。不過,2 月26日,蘇聯在滿洲軍隊的總參謀長對長春的記者說,至少一到美軍全部撤出中國時,蘇軍就撤退完畢。
2 月9 日,美國政府向蘇聯和中國遞交了一份內容相同的照會,表示美國對所傳中蘇正在進行談判可能排斥其他國家而專攬滿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