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7部分

�隼粗湊�惱庖皇率擔�得髁斯�詰囊餳�丫�辛碩啻蟮淖�洌�對恫幌牖指湊角暗摹罷�V刃頡繃恕�

我們可以從工黨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中區別出兩個相當不同的方面。工黨政府所實行的某些措施是出於社會主義思想的:例如,某些基本工業的收歸國有,政府提供的社會服務和保險事業的擴大,以及旨在縮小收入不平等的一項稅收政策。另一方面,政府所推行的辦法中有很多都同社會主義理論沒有多少關係。恢復進出口平衡,恢復國外資產與義務之間的平衡,這種絕對必要的工作幾乎就不可能聽其自然,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旨在限制國內的消費,限制對外國資金的需求和增加出口商品的措施。針對著這些目的的政府管制,至少同旨在使福利國家這一理想更為接近現實的措施同等重要。

一般說來,英國政府保持了它在戰時所取得的大部分權力。分配原料給製造商、配給消費品、管制物價、政府大量收購某些必要的商品以及管制全部外匯交易,全都繼續生效。唯一似乎可以放松管制的重要領域是人力。戰時允許政府把勞動力支配到特殊的工作上去的規定仍然存在,但是一系列命令把這種特別權力的實施限定於人口中的某些特殊團體,實際上,強迫幾乎完全放棄了。然而就許多工業部門和農業來說,勞動力的缺乏卻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種權宜之計,運進了大批戰俘來幫助填補這個空隙。

當然,最大的改變是,政府不再象戰時那樣,使用它的經濟能力來增加戰時生產並使全國的武裝部隊保持著最大的兵力。相反,它試圖推動出口並加快國內的復興工作。為了取得一個平衡的、繁榮的經濟,根據官方估計,英國的輸出額將不得不增加到戰前水平的百分之一百七十五。由於在1945年對日戰爭勝利前的頭九個月裡,輸出額大體上只佔1938年比例的百分之四十二,上述目標更是不易達到的。同戰時的第二個重要的差別是,當戰爭結束以後,政府對軍需品和其他商品直接訂貨的數量急劇地減少了。此後,政府對生產的控制變得更為間接,並且往往還給予私營工業更多的選擇自由。但是,如同在美國那樣,政府的支出在1946年仍舊為戰前的四倍左右,而政府作為商品及勞務的買主,其經濟重要性則相應地增加了。

為了重新建立穩定的國際收支,訂立一些規章制度似乎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認為工黨政府樂於把這些規章制度強加在英國的工商業上,那是十分錯誤的。相反,有些規章制度看來必然是一些災難。例如,消費品的配給和外匯帳目的凍結就被認為屬於這一類。政府希望能夠先予以放寬,然後最終取消這些規章制度。

這種態度同美國普遍存在的態度沒有很大出入。主要的差別在於在美國可以取消的管制,其規模遠遠超過英國。全民福利這一社會主義理想在美國也並不陌生,儘管人們十分強調不把它稱作“社會主義的”,而且,當然,美國的社會立法也及不上英國的各項措施。

英美對於兩國在大戰初結束時面臨的經濟問題作出的反應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英國政府認為自身是社會主義的,而這個詞在美國則是詛咒,這一點可能很容易把這些基本上相似之處搞得模糊不清。英國的社會主義是溫和的、漸進的。英國工業有很多部門還掌握在私人的手裡。工黨政府並不試圖或希望完全消滅私人企業和市場價格的漲落。同樣,美國私人企業則受到一個急切地想確保工人和農民福利(與選票)的政府的管理和限制。差別在於程度的不同。公開宣佈的社會主義計劃和國家艱難的經濟情況,促使英國政府走得較遠,不過在兩個國家裡,政府對經濟的管制都是片面的——對情況的一種經驗主義的反應。在兩個國家裡,這種管制主要的用意都是想改善全體人民,特別是各個比較貧窮的階級的命運。

英國推行的出口運動取得了相當成功,但是遠沒有促成國際收支的平衡。到1946年,往來交易的逆差已經縮減到三億四千四百萬英鎊,這一數目大致不到1945年逆差的一半。然而,恢復國際償付能力的努力並不象一眼看來那麼順利。英國的出口商品最容易進入軟通貨的國家,而要增加對美元區國家的出口則是很困難的。實際上,同美元區往來交易的逆差在1946年合計為三億三千萬英鎊。只是靠了美國國會於1946年7月透過的那筆對英貸款,才沒有使英美貿易由於結果出現的美元虧空而陷於癱瘓。

就俄國來說,租借協定和互助協定的終止,意味著突然一下又回到一種幾乎全然自給自足的經濟上去了。然而戰爭擴大了俄國對新領土的控制,俄國政府毫不遲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