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歷史有關的一切了。
就日本本土而言,最初出現的問題之一是,俄國、中國和英國是否需要派出佔領軍參加。關於這個問題的談判是同如何對麥克阿瑟將軍進行政治監督的爭執聯絡在一起的。1945年9月,當貝爾納斯抵達倫敦參加外長會議的首次會議時,他同貝文談起了遠東諮詢委員會的事情。貝爾納斯同意在擬議中的委員會里給印度一個席位,並同意該委員會可以在華盛頓,也可以在東京舉行會議,從而爭取到英國的贊同,根據美國最初於8月21日提出的方針建立起一個諮詢委員會。
這一顯而易見的成功結果竟成泡影,莫洛托夫雖然當初同意美國的建議,這時卻又拒絕接受,並對麥克阿瑟在日本的行動提出了一連串的抗議。他要求設立一個具有實權的盟國委員會,並且對俄國代表在麥克阿瑟的司令部裡受到忽視的做法提出抗議。結果,當遠東諮詢委員會於1945年10月30日在華盛頓首次開會時,沒有俄國人參加,會議只得立即休會,看看是否能設法勸說一位俄國人來共同商討。不僅俄國,就連英國和澳大利亞——且不說有代表參加的其他國家——對於在日本事務中只起諮詢作用都深為不滿。因此,美國政府最後決定必須作出一些讓步才行。於是起草了一項新的建議,由貝爾納斯於1945年12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外長會議上提了出來。
1945年秋天,美國人要求英國、中國和俄國派出軍隊共同分擔對日本的佔領任務。美國軍隊的復員計劃使它難以在沒有這種幫助的情況下維持足夠的兵力。但是同時,美國人又不想把日本按照德國的方式分成各個佔領區,因為這種方式已經暴露出有許多嚴重的缺陷。這就產生了一個障礙:早在1945年10月30日,俄國就已經拒絕派紅軍部隊到日本去,如果這意味著承認麥克阿瑟對俄國軍隊的最高指揮權的話。這一拒絕使得美國人不知道同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部隊分擔佔領任務是否明智。俄國人早就非常懷疑,以為英美兩國正在聯合起來對付他們,這樣一來是否又會使俄國人覺得他們的懷疑很有道理。
然而,澳大利亞人卻特別渴望分擔對日本的佔領,想借此使他們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功績臻於圓滿。英國的政策是鼓勵英聯邦內部對太平洋地區的防務安排得到發展,這場大戰表明,在這個地區單靠皇家海軍的實力已是很不夠了。結果,經過三個月的談判,美國和澳大利亞於1946年1月30日簽署了一項協定。它規定派遣一個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屬印度部隊組成的軍團連同海軍和空軍部隊一起到日本去,並由一位澳大利亞將軍指揮,而他則隸屬於麥克阿瑟的領導之下。把日本的一個縣劃歸英聯邦部隊駐防,但軍政府則仍由美國人掌握。在同天發表的一項公開宣告中,美國政府宣稱:
英聯邦部隊參加佔領日本是符合總統在'1945年'9月22日發表的政策的,該項政策宣告“歡迎並期待其他在對日戰爭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國家派遣部隊來參加佔領”。
根據該項宣告,也向中國政府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政府發出邀請,請它們派遣部隊參加佔領。中國政府已經通知本政府,它雖然願意提供一支部隊,但目前尚不能做到。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沒有接受這項參加佔領的邀請。
結果顯然是,從軍事上說,麥克阿瑟和美國人保持了他們對日本的有效的獨佔。
日本投降時的中國局勢顯然由於1945年8月14日締結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而得到穩定。這項條約的談判從7月1日宋子文專程來到莫斯科時便開始了。宋是在美國和俄國的壓力下來的:這兩個大國都渴望在紅軍進攻日本之前取得中國對於雅爾塔協定中有關給予俄國在滿洲的特權和讓步的承認。宋對待談判的態度很倔強,他對俄國的企圖既感到恐懼,又不信任。
結果是,關於俄國在滿洲未來權利的明確規定經過長久爭議都不能解決。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波茨坦會議之行打斷了這場討價還價的爭執。在波茨坦會議上(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美國又盡力支援宋子文,堅持不給俄國人比雅爾塔協定條文所答應的更多的東西。但是俄國有兩項有利條件:它擁有壓倒優勢的軍事力量,它還可以轉而支援中國共產黨。結果,在大多數爭端上,宋都不得不作出讓步。
條約本身只不過規定了在對日戰爭中和戰後實行軍事和經濟合作。在兩國政府“關於友好同盟條約”所交換的一系列照會中,以及在規定大連、旅順和滿洲鐵路的新地位和在紅軍佔領滿洲期間中俄兩國當局在滿洲的關係的一系列補充協定中,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