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4部分

聯盟理事會最後於6月11日休會。據稱敘利亞總理曾建議,倘法國拒絕從近東各國撤軍,聯盟的所有成員國應採取以下措施:

1。 斷絕(或在某些情況下“中止”)外交關係。

2。 暫停用法語廣播和教學。

3。 沒收法國財產,以賠償法國的軍事行動在近東各國造成的損失。

可是,在這第一次考驗中,阿拉伯聯盟國家的利益分歧似乎就顯露出來了。據報道,埃及、伊拉克、外約旦曾表示願意出兵援助敘利亞憲兵隊,但是埃及拒絕與法國斷交,說它不能“驅除法帝國主義而讓英帝國主義從中漁利”。幾項關於由北非那些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國家要求獨立來同法國作難的建議,也沒有得到響應。法國終於同意從近東各國撤軍,從而使阿拉伯國家的決議沒有遭受進一步的考驗,這對阿拉伯聯盟來說,或許是幸運的。

英國的政策對阿拉伯聯盟的孕育和誕生所起的作用。須待有關的秘密檔案披露出來之後方能真相大白。但已有人提到,英國外交大臣曾對阿拉伯國家的願望表示友好同情。對英國的中東政策持批評態度的種種意見(不管是從巴黎或莫斯科發出的,還是從散佈猶太復國主義宣傳的那個百口齊吼的女巫洞發出的),則堅決一致地把矛頭指向英國駐中東某些官員的出場和所謂活動,其中涉及I·N·克萊頓准將(後為爵士,英國常駐中東大臣的阿拉伯事務顧問,後任英國中東事務局顧問)和沃爾特·斯馬特爵士(英國駐開羅大使館負責東方事務的公使)。在阿拉伯聯盟成立以前和成立以來,英國官員,特別是克萊頓,同聯盟的大多數領導人有密切而經常的官方聯絡,這是無可爭論的;然而,將克萊頓或英國的一般政策描繪成為聯盟之父(如同那些批評者所聲稱的),那就未免言過其實了。英國的政策,也許只不過對阿拉伯政治家們主動的作為採取了默許態度而已。

第五章 阿拉伯半島與大戰;阿拉伯石油

第一節 戰前美國在阿拉伯的活動

阿拉伯半島的風雲人物,在戰前十五年期間是國王阿卜德·阿齊茲·伊本·沙特,在戰爭爆發時也是他。從1936年到1937年間,他同鄰國和宿仇伊拉克王國和葉門王國簽訂了“阿拉伯兄弟盟邦條約”,並同科威特和埃及締結條約解決了久懸未決的分歧,從而終於能為其王國的鞏固而舉行慶祝。在列強之中,他同英國的關係最為密切,最初的那項條約,就是英國在1915年同他簽訂的。那時,他還是內志的埃米爾,卻已宣稱從奧斯曼帝國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隨後透過兼併奧斯曼帝國的哈薩省而同英國在波斯灣的勢力範圍有了直接接觸。他在1925年征服國王侯賽因屬下的漢志後,威望陡增,繼而又於1927年修改了英國和他的“漢志和內志王國及其屬地”的條約關係,後來這一領地名稱從國家統一的意義來說,感到有缺陷,因此在1932年9月22日終於把它廢棄,改稱為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商業利益,是以一種奇怪而意外的方式發展起來的,當時,有個名叫H·聖約翰·菲爾比的著名英國穆斯林僑居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從他那裡聽說有個美國慈善家查爾斯·R·克蘭正在向葉門政府提供援助,於是在1930年和1931年之交的冬季就把這位慈善家邀請前來吉達訪問,並向他表示希望在沙烏地阿拉伯尋找更充沛的水源。為此目的,1931年3月,又聘請了一個名叫K·S·特威切爾的美國工程師前來,其後又在開闢其他有實際可能的財源問題上向他請教。當時,沙特政府幾乎完全仰賴於每年朝聖的收入,而在那幾年,即使是這一收入也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1931年12月,沙特政府請特威切爾在有關尋找水源和在位於波斯灣海岸的哈薩省找到石油的可能性問題上擔任顧問,當時在哈薩省對面的巴林島上,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正在試鑽第一口井,並於1943年6月鑽出了石油。同月,沙特政府請特威切爾募集美國資本參加這一計劃。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終於承接下來,並於1933年5月29日同沙特政府簽訂了一項協議,取得了在沙烏地阿拉伯東部一片約三十一萬八千平方英里地區為期六十六年的開採特許權。至1936年,達蘭半島上達曼的一口探井鑽到了地質上與巴林的油層相當的油層,但是有幾口井鑽到這一深度的結果卻不令人鼓舞。然而,有一口井鑽得更深一些,終於在1938年3月湧出了有商業價值的油流。1939年,在達蘭北部的臘斯塔努臘建設了一個港口,從油田到港口敷設了一條長三十九英里、口徑十英寸的輸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