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3部分

聯盟或其他成員國政策的對外政策;凡涉及某個成員國並可能導致戰爭的任何爭端,聯盟理事會將進行調停,使有關方面達成和解。聯盟將設立各種專門委員會,用以促進經濟事務、交通、文化事務、國籍和護照問題、社會事務以及公共保健等方面的合作。簽字國“一致確認尊重黎巴嫩在現有邊界範圍內的獨立與主權,而且這一獨立與主權業已得到各簽字國政府的承認”(第四條)。籌備委員會認為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國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權利的任何侵犯,不可能不危及阿拉伯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會議宣稱它們對在歐洲遭受苦難的猶太人表示同情,但對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同猶太復國主義加以區別;會議責成財經委員會對一項關於阿拉伯政府和人民捐助資金以防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的土地被出售給猶太人的建議進行審查。

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的代表未經請示君主,無權簽署草約。亞歷山大會議結束後,納哈斯立即被免職,在新的聯合政府中擔任阿拉伯事務大臣的阿卜德·拉赫曼·阿扎姆,在那年年底朝聖以後就一直逗留在沙烏地阿拉伯。1945年1月3日,他向埃及政府報稱伊本·沙特已指令其代表簽字。葉門代表又拖延了若干時日,不過埃及外交大臣終於在2月3日收到伊瑪目同意簽字的通知。在此期間,政治人物曾繼續進行談判,法魯克國王訪問了伊本·沙特,庫阿特利總統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伊拉克。2月4日,據宣佈,埃及外交大臣努克拉希已經邀請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大臣(部長)到開羅來為擬議中的聯盟起草憲章。2月8日,由努克拉希擔任主席並在阿扎姆協助下,他們舉行會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一直到第四次會議時才出現,基卜西也未能及時回到埃及。穆薩·阿拉米經其他代表邀請作為巴勒斯坦的觀察員參加了會議。在3月3日第十七次即最後一次會議上籤署了憲章草案。籌備委員會在17日舉行會議,並在20日自行改成阿拉伯代表大會。22日,除葉門以外,所有國家都在公約上籤了字,葉門代表團迄今尚未到達。

一位對阿拉伯統一的目的表示同情的人寫道:

在亞歷山大草約發表和阿拉伯聯盟成立之間……埃及、敘利亞、黎巴嫩和外約旦在政府和憲法方面有了變化。由於這些變化,也由於某些阿拉伯國家的猶豫,聯盟公約儘管總的說來遵循了亞歷山大草約規定的路線,但在某些方面這個檔案卻不如前者強勁有力,而是更加小心翼翼、明確具體地維護著成員國的主權。草約曾規定成員國將逐步放棄主權,而公約卻強調保持主權。例如序言中,在陳述“希望加強將阿拉伯國家聯結在一起的密切關係和無數紐帶並切望支援和加強這些紐帶”後,加上了“在尊重這些國家獨立和主權的基礎上”一語。公約略去了草約中關於“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奉行不利於聯盟或其他成員國政策的對外政策”這一條款。公約還略去了草約第三條關於展望將來更進一步統一的內容,而明確規定成員國將在“對各國的組織和環境作應有考慮的情況下”相互合作。最後,公約明確地限制各成員國不得干涉別的成員國政府的體制。而草約根本沒有這類條款。

……公約……包括一個特別附件,承認巴勒斯坦在法律上的獨立,允許它參加聯盟理事會的工作。這一立場符合阿拉伯世界的公眾輿論,公眾的輿論認為聯盟如不包括巴勒斯坦在內,那將是不完整的。另一附件就非獨立的阿拉伯國家參加聯盟各委員會工作的問題作了規定,並保證聯盟將“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政治手段”為這些國家的利益效力。所指的國家顯然是在外國統治下的北非國家。

5月10日,敘利亞和黎巴嫩拒絕同法國談判條約,原因有二:第一,法國提出的條件是它們所不能接受的;第二,它們認為法軍登陸的目的是恫嚇它們。這就形成了阿拉伯聯盟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在3月份的代表大會上被選為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的阿卜德·拉赫曼·阿扎姆於5月21日宣稱:“法國的出兵使事態惡化,它並向這兩個國家提出了反動的、過時的要求;它的行為反映了帝國主義的心理狀態。”22日,據宣佈,召集阿拉伯聯盟理事會的要求已被提出,開會日期最終定為6月4日。那時,在大馬士革發生的危機早已到達嚴重關頭,英國施加的壓力業已迫使法國人停火併聽從英國的命令。英國常駐中東大臣接著解釋說:

我們……迫不得已進行了干預,因為敘利亞人認為他們要末屈服於武力,要末請阿拉伯鄰國前來援助,而它的鄰國也勢必會慷慨相助。在那種情況下,中東將會出亂子,中東基地的工作也會陷於混亂。

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