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部分

3)

產業部門 1942 1943 1944

德國人 外國人 德國人 外國人 德國人 外國人

人數 百分數 人數 百分數 人數 百分數

1。農業 9;252 1;978 17。6 9;008 2;293 20。3 8;708 2;478 22。1

2。工業和運輸業 13;386 1;879 12。0 13;342 3;566 21。1 12;489 4;132 24。9

(A)工業 8;369 1;401 14。3 8;170 2;829 25。7 7;640 3;163 29。3

(B)手工業 3;207 296 8。5 2;957 430 12。7 2;745 537 16。4

(C)運輸業 2;064 171 7。7 2;010 289 12。6 1;927 407 17。4

(D)電力 195 10 4。9 187 19 9。3 177 26 12。7

3。商業、銀行業和保險業 3;124 95 3。0 2;933 148 4。8 2;679 188 6。5

4。行政管理和勞務 2;373 48 2。0 2;340 62 2。6 2;228 94 4。1

5。武裝部隊行政管理 1;184 60 4。8 1;292 120 8。5 1;294 163 11。2

6。幫傭 1;410 56 3。8 1;370 72 5。0 1;307 72 5。2

7。家務 ……………………………… 279 1 0。4

總數 31;179 4;115 11。7 30;269 6;260 17。1 28;984 7;126 19。7

(31;301) (4;224)

上一段裡已經說過,希特勒上臺時面臨的大規模失業現象,在戰爭爆發前不久已一變而為缺乏勞動力。不再需要制定計劃——例如,興建黨的辦事處和建築高速公路——以創造工作機會了。相反地,德國當局不得不加強管制措施。在納粹政權成立之初,這些措施就是它的經濟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勞動力,如同其他生產因素一樣,在建立納粹的戰爭機器方面註定要發揮作用。到戰爭爆發時,勞動力已受到一系列的管制,使它完全唯政府的要求是從。勞資關係的正常結構,由於解散了工會,並由於採取了旨在使僱用工人要憑政府特別許可證的措施,已經遭到了破壞。同時,對工資的限制,也使僱主在企圖滿足其日益增長的對勞動力的需要時,更難以競相出價來招募工人。

儘管德國人實行了控制並採取了旨在增加國內勞動力總數的措施,但是勞動力缺少的現象繼續存在,而且到1938年底開始變得相當嚴重。那年年底,勞動力的供應據估計大約缺少二百萬人。雖然的確有著某些後備的勞動力,尤其是婦女,但是從國內後備人力中抽出來的平民勞動力的任何大幅度增加,勢必使僱用工作的結構作出重大的、因而也是痛苦的重新調整。鑑於德國準備發動戰爭,它就必須在國境之外找到替代的勞動力來源,以增加總的勞動力供應。

德國政府認識到正在發生的從就業不足轉為勞動力缺乏的這場變化,早在1937年就已經決定向外國工人重新開放邊界了。於是勞工開始流入德國,主要是從波蘭和義大利流入,而隨後的領土擴張更便利了這種遷移。到1939年夏天,除奧地利人和蘇臺德的日耳曼人外,有三十萬以上的外國人受僱在原來的德國境內工作,而平民勞動力的總數大約為三千四百二十六萬九千人。可是,對於德國的需要來說,添出來的這些工人只不過是不無小補而已。在進攻波蘭後不久,除了工人自願遷移外,還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