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是戴高樂派,認為此人一直讓他的美英同僚知道前一時期關於印度支那談判的經過。根據過去的經驗,日本人還估計到,德古將不會輕易讓步。
7月12日,日本駐維希公使加藤接到命令,要他開始談判,命令他同貝當元帥直接會談,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無論如何也要同海軍上將達爾朗會談。命令加藤要使法國同意以下幾點:日本向印度支那南部派遣“必要數量的陸軍”、海軍和空軍;日軍佔領柬埔寨和交趾支那的八個空軍基地;租借金蘭灣和西貢的兩個海軍基地。日本軍隊享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廢除西原…馬丁協定對旅行、演習、軍隊駐屯所作的種種限制。命令加藤說明,如果維希政府同意日本的要求,東京將繼續保證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和法國的主權,但如果拒絕的話,“印度支那的局勢或許會發生嚴重的變化”。還命令他說明,為了防止美國人或英國人先發制人,日軍將在7月20日開始行動。這是一份最後通牒。
7月14日,加藤提出了這些苛刻的要求,另外還附了一封近衛以私人名義寫給貝當的信。信寫得比較友好。近衛聲稱,採取這一行動,是出於日本的防衛需要,併為了維護它在大東亞的地位。按照近衛的說法,英國和戴高樂派正在陰謀策劃對之進行威脅。近衛還重申,日本保證尊重法國對殖民地的主權和尊重這些殖民地的領土完整;他敦促法國接受日本當前的要求。但是,貝當和達爾朗卻不肯同意。他們把此事通知了英國大使李海海軍上將,並試圖採取拖延辦法。達爾朗答覆日本人說,如果法國接受了日本的要求,日本切不可把這件事理解為法國敵視英國和美國的行為。他又說,他首先必須同德國政府商量。松岡則要求德國人不要給法國人任何支援,相反,應當勸告他們接受日本人的要求。柏林顯然照辦不誤。總之,達爾朗得不到德國的支援。甚至松岡垮臺之後,日本人想要在印度支那達到其目標的決心依然絲毫不減。達爾朗所得到的,只不過是寬放了兩天期限。日本方面警告他,東京要他在7月22日下午6時之前答覆,限期一到,不管法國同意與否,日本軍隊將開進去。英國或美國都不肯幫助維希政府;因此,7月21日,達爾朗只得屈服,接受了日本提出的要求。7月29日,法日議定書在維希簽字,議定書內並附有加藤與達爾朗之間的來往信件,其中加藤保證尊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主權,達爾朗則同意日本的佔領。
儘管東京一再否認日本有佔領的意圖,倫敦和華盛頓卻知道事實的真相。英美既有來自維希的預先通知,又有美國海軍情報局破譯出的日本外交和軍事密電,因此訊息相當靈通。透過這種方法,他們截獲了日本7月2日御前會議的討論摘要,7月14日,又截獲了駐廣州的日軍司令部發出的一份電報。這些情報提供了有關日軍即將佔領印度支那南部的具體情況,並且還透露出日本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進攻荷屬東印度和新加坡鋪平道路。
7月10日,美國代理國務卿韋爾斯在華盛頓對哈利法克斯說,要是日本在遠東採取任何侵略行動,美國將立即對之實行禁運,並在經濟和財政方面採取措施。對這類措施,美國考慮已久。英國政府立即響應說,要是日本佔領印度支那南部,英國決心廢除與日本所簽訂的貿易協定,並限制同日本的貿易。繼這個答覆之後,英美兩國官員就在華盛頓進行磋商,考慮將要採取的制裁措施。美國內閣官員也在討論這個問題,打算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且無論如何要進一步限制向日本輸出石油。可是,在7月24日之前,他們還沒有作出堅定的決議,一個原因是國務院內部意見不統一,另一個原因是海軍部提出警告說,採取制裁措施可能意味著同日本開戰,而美國海軍尚未做好這種準備。
可是,當維希政府接受日本建議的訊息傳來時,羅斯福本人堅決主張,要凍結日本的資產,所有同日本的貿易一定要領有許可證。裝運石油的許可證簽發與否,將根據情況來決定。看來,美國總統仍然希望日本會剋制自己。
7月23日,韋爾斯接見了野村,駁斥了野村所謂日本的行動是為了自衛的論點,告訴野村,美國“只能認為……日本政府打算推行武力政策和征服政策”,日本人“透過在南洋地區攫取更多的領土之後,……馬上就會在該地區開始推行極權主義的擴張政策”。韋爾斯接著說,因此,國務卿“認為,他和日本大使所舉行的會談,目前已失去了繼續進行的基礎”。韋爾斯於7月24日向報界發表了一個宣告,指控日本的行動,並斷言這種行動危害了美國採購必需物資的工作,並使鄰近的太平洋地區(包括菲律賓群島)的安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