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1月20日,當時任第一海軍大臣的丘吉爾發表了一篇廣播演說,這篇演說大大地激怒了荷蘭人。丘吉爾說,中立的小國家在戰爭中正在首當其衝;它們的處境是可憐的,而且還要更糟。它們現在一面向德國卑躬屈膝,一面卻認為盟國將會勝利。它們唯一的安全在於依靠英國和法國的護航。如果它們按照國際聯盟公約履行它們的職責,並同英、法兩個大國站在一邊的話,結果將會怎樣呢?荷蘭作出的答覆是,荷蘭的責任無需丘吉爾來規定。荷蘭將保持其中立,即使德國的失敗將更明顯。丘吉爾正企圖把一些中立的小國推上前線。而美國、義大利、日本又怎樣呢?一些大國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蓄意無視國際聯盟,而對作為國際聯盟成員國的中立小國家提出要求,那是不合理的。

荷蘭政府想要全部保持民主制度,但是軍事當局對政府的職責卻有不同的概念,這種意見上的分歧由於總司令I·H·雷因代爾斯將軍在1940年2月5日辭職而變得更明顯。他曾想對平民的生活實行更嚴格的軍事管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戒嚴。

荷蘭人的思想被一些相互矛盾的宣傳弄糊塗了。例如,2月中旬到達荷蘭的一批德國商人,似乎正在企圖散佈這樣的想法,即德國非常希望恢復正常的貿易,與此同時,德國的官方宣傳卻在談論“即將作出的決定”。可是,荷蘭似乎已在這場“古怪的戰爭”中穩坐不動,如果在它的船隻接連沉沒,間諜活動鬧得人心惶惶,越過它領空的外國飛機數目日益增加和外國對它的船隻進行空襲的同時,它還能夠鎮靜自若的話。

阿姆斯特丹方面報道了德國一個新的企圖,想強迫中立國家不要屈服於英國禁運管制制度;荷蘭政府答覆說,它非但不曾勸告其國民屈服,甚至還保留了禁止他們這樣做的權利。3月3日,德國當局發表了一個公然進行威脅的宣告,說任何一艘中立國的船隻,只要停靠過英國的港口或是接受了英國禁運管制的條件,就要被擊沉。3月30日,丘吉爾再度以戰爭為題發表廣播演說。他說,歐洲許多小國正被威逼向德國提供物資,這種做法可能使戰爭延長,從而給許多國家帶來嚴重的後果。英國對那些不幸而同德國為鄰的中立國家最為同情,但是如果這些國家由於自己的懦弱而助長了侵略者的勢力,那就不對了。他認為,這些中立國隨時會遭到鋼鐵和火力排山倒海般的襲擊。荷蘭人認為在這篇演說中,對中立國的責備是溫和的,並且對它們的困境表示諒解。丘吉爾的論點可以歸納為兩個問題:中立國家在道義上是否有義務參加封鎖以向德國挑戰?它們的自取滅亡又是否能保證盟國的勝利?張伯倫就加緊封鎖發表的一篇演說,荷蘭人理解為中立國必須把它們同德國的合法貿易置於英國和法國的監督之下;但是,如果這樣做了,它們就將間接地偏袒盟國,結果破壞了自己的中立。

4月9日,丹麥和挪威遭到了德國的入侵。荷蘭內閣召集了會議,並宣佈,除了某些小的例外,停止一切軍隊休假,這不是因為荷蘭擔心會有什麼新的危險,而是為了表示有堅定的決心來捍衛自己的中立。據報道,荷蘭人民確信,荷蘭早已準備好應付任何事變,確信政府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準備都無需任何明顯的調整。沿著邊界線和在海防工事內的軍事單位,日夜嚴陣以待。科林說,沒有人能懷疑荷蘭的態度,甚至實力遠勝於它的敵軍也將發現它不好對付。4月12日,荷蘭報紙上登出了一則反對散佈謠言和從事投機的警告。政府接著說,它既充分注意到外部的安全,也充分注意到內部的安全。它為了有吉斯林的先例而擔心,正在告誡荷蘭的國家社會黨人(人們有些擔心,政府對這些人的活動警惕不夠)。4月15日,官方的一個宣告說,荷蘭人不會被交戰國在他們四周散佈的戰爭謠言弄糊塗。可是,荷蘭雖然表示了這種不可動搖的信心,賣國賊在挪威所起的作用仍然是荷蘭人的主要話題,人人都在懷疑身邊的某人是失敗主義者或賣國賊。在現代歷史上,荷蘭先前還從來沒有過這樣一種懷疑的氣氛(這時在比利時正有數千外僑被拘留)。4月19日,全國實行戒嚴,從而使軍事當局凌駕於非軍事當局之上;德·格爾號召人們保持安靜和信心,他援用了沉默的威廉的策略,“任憑波濤洶湧,依然鎮定自若”,他說,荷蘭不存在同任何一個交戰國就可能受到另一方攻擊的事舉行任何秘密會談的問題。從27日起,總司令宣佈暫停出版自由,對所有報紙實行嚴格的軍事檢查;人們有些吃不準,全面的軍事幹涉將達到何種程度,不過他們相信,這些措施將會有節制地實行。從4月9日起暫停的軍隊休假又恢復了。荷蘭人對裡賓特洛甫27日廣播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