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部分

西部遷移進去後,總督轄區的人口在1940年2月大約為一千四百五十萬,其中一千二百萬是波蘭人,二百萬是猶太人,四十或五十萬是烏克蘭人,還有六萬是日耳曼族人。總督轄區的面積原來大約佔前波蘭共和國版圖的四分之一(即約為九萬七千平方公里),但在1941年德軍進攻俄國以後,由於把加里西亞東部也歸併進去,所以擴大到了十五萬平方公里。

在1939年9月底以後為俄國佔領的兩次大戰間的波蘭的那部分地區,從1941年6月30日以後所進行的其他行政變革如下:比亞威斯托克地區劃歸東普魯士行政區,目的是把它最終併入德國。不象其他預定要吞併的佔領區那樣,比亞威斯托克當地幾乎不能說是擁有大量日耳曼人或部分為日耳曼血統的人,因為以前的為數約八千人的日耳曼少數民族早在1939年俄國人佔領該地區時,已被“遣返”德國去了。不過,不難想象,有一點可以便這個地區被稱為德國以前的領土,因為除格羅德諾這一城市外,由於第三次瓜分波蘭,它從1795年到1806年曾經是普魯士的領土。兩次大戰間的波蘭東北部的其餘地區(除維爾納外),則作為白俄羅斯佔領區常務專員公署管轄區的一部分而被歸入奧斯蘭。再朝南去,沃林的大部分地區和波列西那南部則彼歸入德國駐烏克蘭專員公署的管轄範圍。

1939年9月德蘇談判期間,曾討論了以殘餘的領土成立一個波蘭國的可能性,但是俄國人最後決定反對這個方案。然而,德國人並沒有放棄這項計劃,他們認為這項計劃可能有助於說服西方國家,繼續對德作戰是毫無意義的。

1939年10月6日,希特勒在對德國國會發表的一篇演說中,詳細地說明,既然德國和蘇聯已經共同承擔責任,要使前波蘭國的領土變為“一個和平發展的區域”,他贊成立即舉行和平會議。希特勒在這篇演說中概括地說明的德國對征服區所抱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波蘭國,其組織形式將防止它再一次成為反德活動的溫床或反對德國和俄國的陰謀的中心。”

10月1日希特勒和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的一次會談,多少說明了他本人在此階段對於成為總督轄區的那片土地的未來所抱的想法。齊亞諾得到的印象是,希特勒對於這片土地的地位還不曾作出明確的決定,但原則上,他是願意允許它有一種將會“保證波蘭國民生活和平發展”的“國家形式”的,只是要滿足幾個條件:邊境必須如此劃分,以保證所有的日耳曼人都能回到德國境內,即使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波蘭居民混合在一起的話;這個國家決不能成為一個反德的宣傳和陰謀的中心;它永遠不得成為一個軍事大國;它必須承認德國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佔有支配的地位;它還不得成為德蘇合作的障礙。對於齊亞諾所詢問的,未來的波蘭是否應是一個主權國家,希特勒並沒有回答,但是他解釋說,他無意“直接接管波蘭生活”,因為“這個國家的苦難”是“駭人聽聞”的。希特勒還補充說,“在同西方國家和平解決以前”,在德國的“人種局面”“由於大規模人口移動而有所改善”以前,他將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國家組織”。10月6日,希特勒向國會發表演說的那天,齊亞諾會見了萊埃,萊埃肯定地告訴他說,將在“德國的真正邊界”和布格河之間那片純粹是波蘭人的地方建立一個波蘭國。萊埃說,這個國家將是“一種保護國,由於它包括諸如克拉科夫、琴希託霍瓦、華沙和盧布林等一些大的波蘭中心,它可以……被稱為‘新波蘭’”。

因此,納粹概念中的“新波蘭”是一個傀儡國,而操縱其活動的線則牢牢地掌握在德國人手裡。他們原來的意圖似乎是要建立一個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相類似的當地政府,但是由於他們沒有能找到一個波蘭領袖願意扮演哈恰那樣的角色——更談不上扮演吉斯林那樣的角色——這一目的失敗了。這樣,儘管希特勒對齊亞諾作了上述宣告,他們還是不得不直接接管波蘭領土。此外,鑑於西方國家對希特勒的和平提議沒有反應,他們於是認為不值得再煞費苦心去虛構一個獨立的波蘭國了,而戈林10月19日釋出的指示也表明,到這天為止,不管原來的意圖曾經是什麼,總督轄區已被當作一個應當儘可能快速而全面地加以掠奪的區域了。

希特勒在10月12日頒佈的“關於波蘭佔領區的行政管理”的法令任命漢斯·弗朗克為總督,賽斯…英夸特為他的副手。行政機構的總部設在克拉科夫,弗朗克從羅茲遷到那裡,在11月初正式就職。他透過10月26日的一道法令,已經把總督轄區分為四個行政區,分別以克拉科夫、盧布林、臘多姆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