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缺乏美國產品的情況,英國開始缺乏起美元來了。1941年3月,租借法的透過使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在美國開始執行租借法以後,在英美兩國政府之間建立了一種新的密切的行政管理上的一體化。英國採購代表團不用再設法向製造商訂貨,並且不再受到美國官員的限制和管理了。相反,英國的需要直接向美國政府提出,已經批准的專案的實際購買工作則交由各個正規的行政部門去辦理。英國代表常常被邀請去參加美國政府各部門內成立起來的委員會的會議,他們在會上可以為他們提出的要求辯護,爭取獲得優先權並隨時瞭解生產和採購的詳情細節。
這樣,美因政府的採購活動就同為英國及接受租借援助的其他國家的採購活動合併到了一起。政府的需求於是聯合成為一個整體,就理論上講(即使還不是就實際上講)可以按照美國工農業的具體生產力而加以調節了。但1941年,英美兩國之間對現有的和潛在的資源仍然缺乏有組織的統籌考慮。租借法在這方面起了作用,因為英國人當然只是要求他們自己不能生產的東西。而且,各方面的美國官員對英國的需要要求“提出正當的理由”,這實際上意味著英國人越來越頻繁地把他們戰時總生產量的統計數字和其他資料提供美國官員們查閱。商定好的原料採購工作伸展到很遠的地方。全世界各個不同的區域被認為是英國或美國特有的禁區;一國政府有剩餘的原料就分給另一國政府使用。如果全世界都缺少,就商定分配原料供應的份額。這些控制原料分配的方法在1941年已經發展得很完善,此時對工業製成品的類似的控制,尚處於初創的階段。
1941年英美兩國戰時經濟的第二個並與上述情況有連帶關係的缺點是,生產計劃同ABC…1中所設想的軍事義務之間缺乏任何牢固的關係。當然,必須記住的是,ABC…1並不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協定,美國還沒有處於戰爭狀態,這項戰略計劃是嚴守秘密的,而且也沒有人能夠肯定地說美國人民是否會真正參戰或是在什麼時候參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按照一個足以確保對美國所有潛在的敵人取得勝利的規模來籌劃戰時生產,這在美國人中間是不可能獲得普遍同意的,而由於任何全面戰時生產的計劃必然會牽涉到民用消費的一次大幅度的犧牲,情況就更是如此。但是在1941年這一年,民用工業已經開始向戰時生產轉變了。
當然,事情是明擺著的,現有的美國工廠不可能滿足普通消費者、美國的武裝部隊以及英國、俄國、中國和其他各國政府提出的多方面的需要。必須而且確實排定了先後次序,但直到1941年年底為止,這種分配辦法還沒有一個合理的依據。相反,作出的那些特別的經驗主義的決定,大部分都是忽視此後軍事方面的需要的。美國未來的政冶方向基本上還捉摸不定,因而也不可能採取其他的步驟,沒有一個美國人確切地知道要對什麼事作好準備,或是在什麼時候作好準備。
也許,日常管理中最主要的爭端就是一直存在的長期與短期之間的矛盾。長期增加生產,就必須建立起新的工廠和新的機器,但用於這方面的材料和熟練的人力就必須從當時的戰時生產中抽調出來。1941年9月30日,優先分配供應局授權把美國鋼的產量擴大為一千萬噸,這是為長期增產所採取的最基本的決定之一。但直到1943年年底為止,這一新產量尚未完全實現,而在這期間,鋼鐵廠的建造耗費了大量當時原有的供應品。實際上這項決定和其他類似的決定相反把美國戰時生產的高峰推遲到1944年才出現。如果把主要工廠小規模地擴充一下,可能會使高峰生產出現得更早一些,但這也就意味著最高產量必然會比較低。
1941年作出的決定中最引人注目的事實是:這些決定沒有作出任何認真的努力,把經濟計劃同軍事計劃聯絡起來。但是象擴大鋼產量並把最高產量推遲到1944年的那樣一個決定,顯然在軍事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在1941年夏季,美國和英國有許多人開始看到這種缺乏聯絡的情況了,還有許多人深信,如果要確保勝利,美國的生產水平還需要大大提高,有些人希望查明哪些東西確實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開始儘量正確地估計打敗軸心國所必需的軍火彈藥和供應物品,以及在什麼地方可以得到這些東西。他們的這項努力的成果被人稱為“勝利規劃”。
實際上,“勝利規劃”的編制工作——估計需要量和估計能滿足這些需要量的生產計劃是否切實可行等等——在1941年12月4日即珍珠港事件發生的前三天才完成。這一巧合解決了要不然便會成為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在戰火方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