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締結了這項協定,日本軍隊結束了長期以來對英租界的封鎖,華北的日本當局同意“在其控制的地區竭盡全力鎮壓一切反英活動”。
日本人至少在天津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一些東西之後,接著就施加壓力,迫使歐洲國家的駐軍撤離外國人管轄的地區,包括上海的公共租界在內。6月11日,即義大利參加歐洲戰事的次日,日本政府就通知英國、法國和義大利駐東京的代表,說它“迫切希望”歐洲各交戰國應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在中國造成不幸事件的行動。義大利在上海只有很少駐軍,不想引起麻煩,6月13日,據宣佈業已達成協議防止在上海發生敵對行動。這當然不會使日本人滿意,於是汪精衛傀儡政權就繼續要求各交戰國的軍隊從中國撤走,並宣告它將拒絕承認交戰國把其權益移交給別國的做法。這表明日本人唯恐在歐洲軍隊撤走的那些地方,美國會承擔其防務,這種行動決不是日本所中意的。
6月24日,日本政府要求英國政府採取措施,停止透過滇緬公路把戰爭物資和某些其他種類的貨物運到中國,同時對香港方面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日本政府聲稱,如繼續讓這些物資過境運輸,將對英日關係產生嚴重的影響。為了加重這種威脅的份量,在毗連九龍租借地的邊界上集結了五千名日軍。局勢一度變得非常危急,香港的英軍當局下令毀壞了深圳河上的邊境鐵路橋和公路橋,香港政府則發出指示,強行把英國的婦女和兒童疏散到馬尼拉和澳大利亞去。
英國正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同德意作戰,這時又受到了日本的威脅,於是就向美國求援。6月27日,洛西恩由澳大利亞駐美公使R·G·凱西陪同,拜會了美國國務卿,他說,法國的崩潰迫使英國政府重新考慮它先前執行的政策,盡力在一些小問題上——例如天津問題——同日本達成協議,但對日本在中國建立新秩序的計劃,則要同美國聯合起來加以抵制。日本這時又要求英國軍隊撤出上海,封閉滇緬公路和香港邊界。洛西恩說,英國政府理解到,向日本讓步的結果,徒然使它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如果英國再讓步下去,最後還將危及英聯邦的安全和美國在遠東的利益。這位大使接著說,不過要英國既在歐洲又在遠東反抗侵略,那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認為,只有兩條路可供選擇。首先的一條是美國透過全面禁運對日出口物資,以增加對日本的壓力,否則就派遣美國軍艦到新加坡(英國將為此提供方便)。如果美國採取前一種(禁運)措施,英國將樂意予以配合。不然的話,美國是否願意同英國聯合提出解決遠東問題的建議?這些建議將以讓中國單幹為基礎;使西方在遠東的權益得到尊重;使日本在歐洲戰爭中保持中立。如果日本準備同意這些條件,那麼美國和英國就可向它提供金融和經濟援助,只要日本對盟國政府的要求作出保證,不把供應日本的任何物資重新出口到軸心國就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管轄區的前途問題,待歐洲和亞洲恢復和平以後再解決。這些就是英國政府要洛西恩轉達,並在一份備忘錄中提出的建議的內容。
第二天,6月28日,赫爾回答說,美國不能派艦隊到新加坡,因為這樣做將使美國在大西洋的海岸線可能受到攻擊。接著他給洛西恩和凱西看了格魯…有田會談的摘要,並說,這些會談在法國投降之前曾經進行得很有希望,但在法國投降後,日本的軍人集團一直在朝著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方向轉變,沒有什麼希望能使他們改弦易轍。美國本身在遠東並無什麼實質的東西可以奉獻給日本,同時它也不願意犧牲第三國的利益來向日本作出讓步。
於是洛西恩問道,假如英澳作出努力使日中媾和,美國是否會反對?赫爾答覆說,倘若英澳共同商定,能向日本作出什麼讓步,然後再同日本和中國接觸,瞭解雙方各自準備作出什麼讓步來媾和,那麼美國是不會反對的。但是他又說,在任何這樣的談判中,對於日本推行新秩序的原則,必須予以抵制,至少也要大加修改,同時不得以犧牲中國的利益來作讓步。末了他說,他認為的上策是,既不向日本作重大的讓步,也不採取任何反對它的行動,惹它發動戰爭。他認為,日本尚不準備打仗,只要英國繼續頂住德國,美國艦隊留在太平洋,日本將繼續“蠶食它所能吃掉的東西”,而不致冒發動一場大戰的風險。這個答覆等於是拒絕了英國的兩項建議,因為顯而易見,任何媾和的建議,如果不讓日本得到它拼命想在中國攫取的那些東西,它是不會接受的。赫爾在要英國堅定地抵制日本的要求時,是假定日本人以戰爭相威脅只是虛聲恫嚇。但是,如果日本人斷定,他們能夠襲擊英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