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正式批准的。
政府一方面採取這些步驟以保持美國本身的中立,另一方面也採取一些步驟來鞏固整個西半球的中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1936年)和利馬(1938年)召開的美洲國家間會議上,各國曾一致同意,如果別處發生戰爭,威脅到美洲國家的和平與安全時,美洲國家應共同商量。因此1939年9月5日向二十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長髮出邀請,定期於9月21日在巴拿馬城集會商討。會議議程先由泛美聯盟管理委員會於9月12日批准,分為三個部分,包括中立、保護和平與經濟合作。外長會議於9月23日開始,25日舉行第一次全體大會,10月3日休會;會議批准了一項內容廣泛的計劃,包括十六項決議案,以維護美洲的中立。內容包括:重申美洲國家間的團結,一般地宣告中立並規定中立國的權利與義務,對違禁品的規定,以及防止顛覆活動的措施。成立了一個美洲國家間財政與經濟諮詢委員會,負責考慮如何穩定美洲各共和國之間的貨幣和商務關係,並就如何應付由於戰爭而發生的美洲各國的貿易失調提供意見;併成立了一個美洲國家間中立委員會。中立宣言裡雖然再次強調美洲各國繼續保持和平的決心,可是對其中規定的中立國的義務,卻以偏袒英國和法國的態度作了總的說明。會議最受人注意的結果是第十四號決議案——“巴拿馬宣言”,它創立一個“安全區”,目的在於使西半球周圍的海域免於戰爭,加拿大以及那些“毫無疑問屬於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和領地”除外。這一宣言是羅斯福親自倡議的,它宣告美洲各共和國,只要保持中立,就有“天賦權利”要求交戰國不使美洲附近的水域發生任何敵對行動。這種安全區又稱中立區,將由各共和國進行巡邏。
羅斯福面臨的問題是怎樣說服孤立主義思想仍然很濃厚的全國人民接受那些對美國安全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使英法兩國能從美國獲得武器的措施,因為根據中立法的規定,這兩個國家這時是不能從美國取得武器供應的。而美國和西半球的安全有賴於英國和法國的繼續存在,這一信念卻是美國戰略思想的一項公認的原則。這是陸海軍最高統帥部在“陸海軍作戰計劃虹1號”中提出的建議所根據的主題思想,也是戰爭爆發後影響美國外交和國防政策的一個基本因素。然而,這些都是假定英國和法國單憑本身的海軍和空軍就能抵抗得住德國的進攻,美國毋須考慮直接參戰(不論作為交戰國,或者甚至作為非交戰國),便可摧毀納粹在歐洲的統治,這種統治會造成軸心國對西半球的直接威脅。
美國的輿論幾乎是普遍地反對納粹而同情英法。但是,這種輿論在決心使美國置身戰爭之外這一點上,甚至更堅決地一致;人們經常爭論,只有這樣做,民主的傳統——它在戰爭的緊急關頭一定會消滅——才能保全,西方文明才能最後在世界上覆興。美國人必須保持和平,可是,只要這個和平不受到威脅,他們這時準備放寬中立法令,以使英法在美國購買武器——或者說,情況看來是這樣,如果報紙和民意測驗充分地反映了公眾意見的話。1939年7月間,國會最後拒絕取消武器禁運令以後,羅斯福曾表示,如果在1940年1月下屆例會召開以前戰爭爆發,他要召集一次特別會議來重新考慮這個問題。戰爭爆發後立刻進行的一次國會議員調查,使他相信國會終於準備對修訂武器禁運法令作有利的考慮。於是,9月13日他發出公告,將於9月21日召開國會特別會議。這項公告是一個訊號,表明戰爭爆發後重新提起的關於廢除中立法的鬥爭即將加劇。9月14日,參議員博拉在廣播講話中指責廢除該項法令就是干涉;16日,參議員范登堡說,美國不可能成為一方的兵工廠而不成為另一方的攻擊目標。孤立主義集團的領袖們已經定下了在國會辯論中應該採取的方針,認為投票贊成廢除該項法令,就是投票贊成戰爭。
同時政府也在策劃它的戰役。國會開會的前一天,羅斯福邀請兩黨領袖參加白宮的一次會議。會上討論了修改中立法的方法與手段,羅斯福呼籲兩黨在緊急關頭一致行動,在場的共和黨人表示同意。9月21日國會開會時,羅斯福親自出席,向兩院議員發表演說。政府認為不宜明白宣佈它希望取消禁運的真正理由,即援助英法符合美國的利益。任何情況,如果可能被理解為和某一些外國站在一邊對抗另一些外國,一定會起一種訊號作用,促使孤立主義者糾合在一起。因此,羅斯福在演說中提出取消禁運的理由是:恢復按國際法行事是保全美國中立與和平的最好方法。總統說,任何一個集團都沒有權利自稱為“和平派”;他和他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