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和商業代理人,這些人已經在那裡活動了幾年。波斯政府置之不理。於是,8月25日,英蘇兩國軍隊進入波斯。英軍在阿巴丹登陸,佔領了煉油廠,前進到油田區。在山區有一些戰鬥,可是8月28日波斯人就投降了。31日,英軍和俄軍在卡茲文會師,9月17日共同佔領德黑蘭。國王已於9月16日退位,由王子繼承;親德的首相也去職,換了一位贊成盟國的首相。
德黑蘭繼續處於軍事佔領下,直到1941年10月18日兩國入侵軍都撤退為止。盟國和波斯於1942年1月29日達成的協議是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終於使德國的勢力無法向東擴張,而且提供了一條安全的路線,透過這條路線在四年半的時期中將五百萬噸補給品運到蘇聯。為了這個目的,擴大了波斯的港口,延長了內河航線,修築了公路,改建了鐵路。這些工程在1941年9月著手進行,雖然當時協議尚未簽字。
將近1941年底時,在11月和12月,英國和蘇聯之間的兩項主要爭議是對協商軍事問題的辦法不滿意,以及蘇聯政府要求英國和芬蘭、匈牙利及羅馬尼亞斷絕關係。
為了解決前一個問題,丘吉爾於11月4日提出擬派韋維爾將軍(他能講俄語)和佩吉特將軍前往斯大林選定的任何地點同他會晤,以“確切地”告訴他“我們的現狀怎樣,什麼事是做得到的以及我們認為什麼是明智的”。斯大林於11月8日的答覆被丘吉爾評為“冷淡和閃爍的”。斯大林說,他們的相互關係之所以不明確,是由於兩個原因:對於戰爭的目標或者對於戰後的計劃沒有明確的諒解,以及關於在歐洲對希特勒共同作戰沒有一項軍事協定。斯大林比先前更急於要開闢第二戰場,他的作風越來越粗鹵了。他說,他沒有時間和兩位將軍談話,除非他們來時準備就這兩個根本問題締結協定。他又責怪英國不對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宣戰。
斯大林還希望勸誘他新交的西方朋友承認他根據1939年8月23日俄德協定得到的好處,就是,承認蘇聯吞併波羅的海沿岸三個國家、兩次大戰之間波蘭的東部各省、布科維納北部和比薩拉比亞,這就使同盟國的關係更加緊張了,因為這樣的承認會不符合大西洋憲章,而這個憲章蘇聯政府本身在1941年9月也是同意的。實際情況是,蘇聯政府從來就不相信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同盟能長期保持,而在英國卻有許多人確實相信這種友誼會持久,美國政府則表現得彷彿它真的相信這種友誼會持久,至少在雅爾塔會議上是如此。
11月21日,丘吉爾提議,他擬派外交大臣艾登,由高階軍事專家和其他專家陪同,訪問蘇聯政府。艾登將有權討論有關戰爭的各種問題,包括軍事部署在內。關於戰爭目標,丘吉爾指出,英國的首要意圖是在和斯大林“經常協商”的情況下進行戰爭並締結和約;和平的第一目標必須是“防止德國,特別是普魯士,第三次向我們突然襲擊”。他認為蘇聯和英語國家之間意識形態色彩的不同,不一定會妨礙它們為彼此的利益“制訂良好的計劃”。斯大林11月23日的答覆幾乎是熱誠的。他歡迎對方所提議的艾登來訪。丘吉爾同意於12月5日對芬蘭宣戰,但是他向蘇聯政府作這一讓步是勉強的,因為他仍然希望芬蘭人也許會退出戰爭。
艾登正在因弗戈登準備登上巡洋艦的時候,接到丘吉爾親自打來的電話,告訴他日本人於1941年12月8日襲擊珍珠港的訊息。艾登最初的反應是想取消此行,返回倫敦;可是丘吉爾反對這樣做,因為他認為美國的參戰將加強艾登在和斯大林及莫洛托夫會談中的地位。丘吉爾說,“我隨時把訊息告訴他。要講的事很多。”12月10日,丘吉爾打電報把美國在珍珠港損失慘重的訊息,以及義大利和德國實際上肯定將對美國宣戰的情況告訴了他。另一方面,他能報道俄國對德軍的一些顯著勝利。艾登在航海途中收到的第二份電報是告訴他,“威爾士親王”號和“擊退”號兩艦的損失,使得日本人實際上控制著太平洋。“另一方面,美國的參戰抵補了一切,時間和耐心一定會帶來勝利。”艾登帶著這些訊息到達莫斯科,從12月16日起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舉行了五次長時間的會談。到12月29日,他已回到英國。
在第一次會議上,斯大林一開始就討論戰爭的目標。他提議把奧地利恢復為一個獨立國家,把萊茵蘭從普魯士分出來,使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或者保護國,並可能把巴伐利亞建立為一個獨立國家。他又建議把東普魯士劃給波蘭,把蘇臺德歸還捷克斯洛伐克;重建南斯拉夫,並給它增加一些領土,這一部分領土目前在義大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