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部分

至7日在米蘭會晤時,雙方同意,“在軸心國和蘇聯之間的政治關係方面應實現緩和”,但是由於義大利國內政策方面的原因,這一運動不宜推動得太過分。

也是在5月初,德國人曾試圖向英國的夥伴——法國非正式地暗示,英法兩國希望俄國在牽制軸心國侵略方面進行合作,是很可能會要落空的,想以此來達到暗中破壞英國政府建立“和平陣線”的目的。5月6日,包登夏茨(戈林安插在德國空軍中的得力助手)要法國大使館的一位工作人員注意,在希特勒4月28日的講話中完全沒有提到俄國,和當前德國報紙在談論莫洛托夫和蘇聯時所表現的“諒解態度”。

你一定已經聽到了(他繼續說),某些談判正在進行以及蘇聯大使和武官的首途回莫斯科;他們在出發的前夕,前者曾受到馮·裡賓特洛甫先生的接見,後者由德國軍隊的司令官接見,並且被詳細地告知德國政府的觀點。我實在不能再告訴你更多的東西了,但是有一天你將會知道有些事正在東方進行準備。……正象希特勒並不認為他自己在沒有得到義大利的同意之前就能夠解決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問題一樣,他現在也並不夢想在沒有俄國幫助的情況下能夠解決德波分歧。

接著,變得更加激動的包登夏茨又說:“波蘭已有過三次(原文如此)被瓜分;好,相信我的話,你將看到第四次。總之,我們將這樣的來安排這件事(指波德糾紛),使得你們既沒有理由,甚至也不打算進行干預。”

4月20日裡賓特洛甫向大島浩提到的“謹慎的試探”以及他們後來恢復德俄經濟會談的事,都記載在另一章中。在那裡可以看到,簽訂一項經濟協定的進展是緩慢的,雙方都十分謹慎小心;而政治解決必須同時附帶有經濟安排的主張,則是俄國人在5月初提出來的。這一建議對德國人很有利,因為它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去破壞正在緩慢地進行的英法同俄國的談判,而且不必採取主動或在這個階段承擔任何義務;另外還可以利用它來推動促進一下日本,正如裡賓特洛甫同大島浩的談話所表明的那樣。之所以不反對俄國人的任何建議的另一個強有力的動機是,德國迫切需要俄國的原料。戈林作為四年計劃的最高負責人對這問題特別感興趣。甚至當他和裡賓特洛甫正在談論同蘇聯恢復政治友好關係的可能性時(大概希特勒是知道這次談話並表示同意的),在進行貿易談判的德國官員們似乎還沒有了解到他們的政府可能是想要從俄國那裡得到比原料更多的其它東西。

德國人在這個時期感到很大苦惱的是,他們仍沒有能夠做到使日本政府同他們自己以及義大利人一起簽訂那項三國軍事聯盟公約。為這事裡賓特洛甫從1938年夏季起就一直在努力做工作,他希望這將有效地使西方國家完全打消在東歐插手干預的念頭,而這件事的結果對全世界來說也許同樣是關係極大的。關於德意日三國公約談判的失敗和作為權宜之計簽訂德意鋼鐵公約的經過分別在其他章節中加以敘述,在這裡只簡短地略提一下。德日談判中遇到的主要障礙,是日本堅持要在三國公約的一份秘密補充議定書中寫進這樣一項保留:如果同俄國之外的第三國家發生衝突,除軍事援助外日本將停止給予其他一切援助。日本人還要求有權向美國和西方國家保證,就日本而論,這個聯盟完全是針對俄國的。

裡賓特洛甫準備在原則上同意,對日本來說聯盟主要是針對俄國的;在一場德國同任何其他第三國家之間的衝突中,也不可能盼望它會給予多大的軍事援助。但他拒絕同意日本人的要求,把這些原則用書面寫進公約或一項秘密協定中。他的讓步至多隻能是,日本政府的保留可以在簽字前由它的大使以發表口頭宣告列入記錄。尤其是,裡賓特洛甫明確地拒絕,日本方面有口頭上或用書面向英國或法國傳遞任何資訊的可能性。他還細心周到地透過4月4日的一份由阿託利科轉交的電報,來保證得到齊亞諾對這一點的確認和支援。

4月20日裡賓特洛甫同大島浩的會見並未得到使日本人參加三國公約的預期結果;到5月初德國領導人決定,單同義大利訂立一項雙邊公約總比根本沒有公約要好一些。然而,裡賓特洛甫希望得到日本的協助,其渴望的程度很可以從他的用心周到來衡量。他不僅要把門敞開著讓日本以後仍可以加入鋼鐵公約,而且還要排除人們可能產生的這樣一種印象,即簽訂鋼鐵公約,德國和義大利就放棄了簽訂一項“三邊”協定的念頭。墨索里尼同意鋼鐵公約的措辭應留有餘地,使任何以後願意參加的國家都能加入。這時裡賓特洛甫還向日本人提出一項建議,即在簽署鋼鐵公約的同時再草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