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它遠遠超出了對總統的呼籲的答覆這一範圍。不過,講話的後半部分確是用於答覆的,它用了二十一個標題依次對總統電報中提到的備點加以評論。這整個表演是對美國孤立主義分子的一次支援性的和很巧妙的呼籲。希特勒宣稱他本人根本不知道對世界和平有任何威脅;他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其他各國負責任的領導人們“不但沒有在各國之間促進外交關係,反而使得外交關係更加困難了,而且由於毫無理由地召回大使等等做法確實把外交關係打亂了”。剛被德瓦萊拉譴責為壓迫愛爾蘭的國家不是德國而是英國;目前佔據著巴勒斯坦的也不是德國的軍隊而是英國的軍隊。總統闡述了任何國家除進行自衛外都不應訴諸戰爭這一原則,對此,希特勒引用美國自己曾參加1914…1918年戰爭的事例來進行反駁。總統宣稱一切國際問題都可以在會議桌上解決,對此,他回答說。國際聯盟這“世界上最大的會議”連一個決定性的國際問題也沒有解決過,並且指出美國自己就是第一個曾退縮不前不願參加國際聯盟活動的國家。
最後,講到羅斯福電文中的三個具體建議時,希特勒先答覆了關於要求給個別國家以不入侵的保證的問題。他說,“我曾經不怕麻煩地首先向提到的各國逐一詢問,它們究竟是否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然後,而且更重要的是問它們美國總統的這一要求是不是由於它們的建議才向我們提出的,或者無論如何是先得到過它們的同意的。所有的答覆都是否定的,有些還是十分強烈地否認的。”儘管如此,德國政府還是準備“在絕對的相互給予的條件下給予每一個上述國家以羅斯福先生所要求的那種保證,假如這個國家希望得到它,並由它自己連同有關的建議向德國提出給予這樣一項保證的請求”。同時,總理還利用這個機會要總統相信他對“美國本身和美洲其他國家”的和平意願。其次,在回答要求舉行裁軍討論這一問題時他提醒總統,德國在凡爾賽和約的規定下單方面解除了武裝,而其他國家並未跟著這樣做。最後,對於舉行國際經濟討論會議的建議,他要求美國自己應該先走第一步,不僅要拆除妨礙“真正的世界自由貿易”的障礙物,而且應履行伍德羅·威爾遜的下述保證,即“德國關於殖民地的要求,與所有其他要求一樣,將得到同樣公正的審查。”
與此同時,希特勒還不動聲色地制止了來自另一方面的要把他引到國際會議桌旁來以束縛其手腳的新的努力。新當選的教皇庇護十二世在4月20日寫給他的國務卿馬利奧內紅衣主教的一封信中,已經表示了他的這樣一個願望:天主教世界應在5月這個月內舉行一次“公眾祈禱和平的運動”。現在,在希特勒拒絕羅斯福後的一週之內,梵蒂岡的外交機器就開始動起來了。5月4日派駐英國的宗座代表戈弗雷閣下在倫敦拜訪了哈利法克斯;5日駐德國的教皇聖使奧爾森戈閣下去貝希特斯加登謁見了希特勒;在同一天駐法國的教皇聖使瓦萊裡閣下也得到了博內的接見。
當奧爾森戈閣下5月5日在貝希特斯加登謁見希特勒時,他告訴希特勒說:教皇指示他提出召開歐洲五大國會議以解決各種政治懸案的建議,主要是解決其中最迫切的兩個問題,即德波問題和法意糾紛。希特勒說,他在沒有聽到墨索里尼對於這個問題的意見之前無法答覆,並說,“德國對波蘭沒有直接的要求。總之,但澤不是波蘭的,無論如何總有一天要歸還德國的。”他認為“對歐洲和平的主要危險是英國,它總是煽動那些有問題要同德國解決的國家,並且阻撓問題的得到解決,正象它目前又在同波蘭做的那樣”。5月6…7日裡賓特洛甫在義大利米蘭同齊亞諾會談的時候,雙方同意讓梵蒂岡知道,他們感謝教皇所採取的行動,“同時也要求他不要向五大國發出呼籲”。裡賓特洛甫於5月17日接見了羅馬教皇聖使並告訴他說,德國政府感謝教皇想利用他的影響來謀求和平的意願,但是他們請求他“不要提出所建議的那種呼籲”。
梵蒂岡的外交活動雖然是以極大的謹慎來進行的,但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謠言和猜測;由於它的結果不能令人滿意,立即產生了失望。因此,5月11日梵蒂岡發出一項正式宣告,否認將在梵蒂岡舉行任何和平會議;5月26日的另一項宣告則明確表示教廷沒有同特殊的考慮有牽連,而只是曾指出,和平地審議問題可以在一次全體會議上或透過雙邊談判來進行。不過,教廷並未放棄調解的任務。在6月和7月裡,透過正常外交渠道進行的新的努力,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的報紙上有所報道。在8月下半月,教皇又曾兩次公開呼籲和平。但在8月31日教皇向駐在教廷的所有外交使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