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本政府可否考慮同荷蘭政府展開談判,以便取得該領土的永久租借權,作為解決日本人口問題的手段。日本首相林銑十郎將軍回答說,此事將予以審慎考慮,但又接著說,日本對荷屬印度沒有領土野心。1937年,日本外務省的吉田丹一郎訪問了荷屬印度,顯然是想消除荷蘭人的恐懼,他們擔心1936年的日德反共公約有著將荷屬印度劃分為其勢力範圍的秘密條款。

到那時為止,日本的“南進政策”還只是傳說,但日本於1939年4月1日對斯普拉特利群島的佔領就突然使這一政策具有現實性了。此舉使日本更靠近荷屬印度,並降低了香港和印度支那法國海軍基地的價值。美國不久前又決定了以1946年為菲律賓的獨立時期,這也使荷蘭人感到關切。

儘管已有種種不祥的徵兆,荷蘭政府在1939年還是沒有準備同別的國家結成聯盟來保護荷蘭的領土。荷蘭曾於1935年強烈支援對義大利的制裁,但制裁失敗後,它便退回到奉行自已的嚴格孤立和中立的老政策。1939年夏天將在新加坡舉行的法英防務會議,雖然把荷屬印度的安全列為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荷蘭首相卻認為,最好還是向公眾和世界作出保證,荷蘭將不派代表出席會議,因為那是不符合荷蘭的絕對中立和孤立的政策的。

總之,荷屬印度在1939年的頭幾個月內是有種種理由為其未來擔憂的。國土處於完全孤立狀態,就現代軍備而論,又是毫無防衛。一旦發生戰爭,政府也絲毫沒有把握能指望印度尼西亞人會在荷蘭領導下團結起來反抗入侵者以保衛他們的國家。

1934年3月24日美國國會透過的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案規定,菲律賓應於據新憲法組成的政府任職期滿十年後的7月4日獲得獨立。因此,來自群島各地的二百多名菲律賓人民代表於1934年7月在馬尼拉集會制訂了一部憲法,經美國總統於1935年3月24日批准,並由菲律賓人民於1935年5月14日舉行公民投票透過。於是1935年11月15日成立了菲律賓聯邦,參議員奎松任第一任總統,前美國總督則改任高階專員。

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案規定對菲律賓輸往美國的出口品實行漸進課稅制,聯邦成立後的最初五年內按美國標準稅率的百分之五課稅,嗣後每年遞增百分之五,至標準稅率的百分之二十五為止。與此同時,美國移民法適用於菲律賓人,在取得獨立以前每年限額為五十名,獨立以後對亞洲人的排外條款亦適用於對菲律賓人,一如運用於對其他禁移區的居民。

1934年的法案透過以後,關於獨立的日期應當提前抑或推遲,立刻就有許多爭論,但最後羅斯福總統於1938年11月28日批准了菲律賓事務籌備委員會(由菲律賓人和美國人各半組成)的報告,確定1946年7月4日為菲律賓獨立日期,並訂出了對菲律賓經濟優惠制的條款,使優惠制可以繼續實行到1961年為止。不妨指出,美國的糖、菸草、油脂等等的生產者認為結束美菲之間的自由貿易對他們有利,而美國的工會則擔心菲律賓的移民會同他們競爭。所以給這個國家以獨立,乃是典型的美國理想主義和美國商人的利己主義的奇怪的結合的結果。

就1934年法案的關稅條款而論,有必要說明的是,自1909年以來,由於兩國間確立了自由貿易,菲律賓群島的經濟實際上是依附於美國經濟的。原先早已不顧菲律賓人民的抗議而這樣做了。菲律賓人民曾透過其議會的代表提出抗議,指出自由貿易對菲律賓人民的經濟利益將來會造成嚴重損害,並將妨礙獨立的實現。如所預見,這一政策的結果是使菲律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變成了美國的附庸。

在美國統治的四十年間,菲律賓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到1939年春天,這一片十一萬六千平方英里的地區(幾乎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的面積一般大)已有一千六百萬人;有人認為,這片土地能養活三倍於當時所擁有的人口。教育、衛生和公共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貿易總額從1899年的三千四百萬美元增加到1938年的將近二億五千萬美元。但在這一時期美國貿易從佔總額的百分之十六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五。貿易的模式按照殖民地發展的模式進行,這在東南亞各地區是司空見慣的。輸往美國的是農業原料和農產品,而來自美國的是經濟不發達地區所不可缺少的工業品。菲律賓人完全仰賴於進入美國市場的自由貿易了。

美國戰前在菲律賓的投資規模是不能同英國人和荷蘭人在他們各自的亞洲殖民地的投資相比擬的,因為在1935年美國投資只有二億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