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恚��

這些立法機關旨在謀求代表性,但絕非是民主性。在這樣一個成分複雜、人口流動不定的國家怎樣去實施公民權確是一個大問題。在政府辦的學校或政府補助的學校裡教的是官方語言,即英語,那裡學費便宜;馬來諸邦中教馬來語的初等教育一律免費;較大的橡膠種植園實施泰米爾語教育,也是免費的;華人辦的教育是在華文學校裡教授國語,也由政府撥款補助。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很重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則有設在新加坡的萊佛爾學院和國王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馬來亞的驚人繁榮在1930…1932年貿易蕭條期間遭受了挫折;把所有的雞蛋都裝在—筐(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兩筐)裡的不妥當變得顯而易見。除了錫和橡膠,馬來亞的重要產品只有椰乾和鳳梨。早先也曾想限制橡膠的產量,但並沒有完全成功,英國企業總結了過去的教訓,這時便同荷蘭人和法國人接近,經過長期磋商以後,國際橡膠管理協定終於在1934年6月生效。這一計劃成功地限制了生產國的輸出量,並藉助於貿易的普遍回升,提高了橡膠價格,使經營得法的種植園嫌到了可觀的利潤。同樣,錫工業也得到了國際錫業委員會的保護,透過建立緩衝儲存和其他辦法,該委員會能使錫的價格穩定在每噸二百到二百三十英鎊之間。

海峽殖民地的貿易是建立在進出口貿易完全自由的原則上的。但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突如其來地加劇了向英國及其他國家的競爭,特別是在紡織品方面競爭更烈,由此而造成的局面使海峽殖民地不得不為英國貿易的利益修改這一政策。顯然,如果不對日本的輸入加以限制的話,那麼要不了多長時間,日本就會實際壟斷馬來亞的貿易市場。荷屬東印度也出現了同樣情況。日本人之所以能夠把他們的競爭者拋在後面,乃是由於日元對馬來亞和荷蘭貨幣的貶值,又由於日本工廠工資低以及有效率的管理和新式的裝置。日本人拒絕接受任何合理的妥協,於是殖民國家所面臨的只能是保護自己的貿易,否則便是實際上被逐出市場,而那裡的繁榮多半確是它們造成的。自從1932年以來,馬來亞享有適度的帝國優惠,但優惠程度不夠大,對日本的競爭起不了明顯的作用。

然而由於蘭開夏的利益並不直接等於新加坡商人的利益,紡織品(限額)條例在立法機關裡遭到了非官方議員的強烈反對,不得不於1934年利用官方議員的投票才得透過。根據這一條例,日本輸入馬來亞的紡織品進口額被限制在1927年到1931年的平均水平,不得超過這個水平。實行這一條例的結果是,日本在輸入馬來亞的紡織品進口總額中所佔的百分比由1933年的百分之六十八點一下降到1938年的百分之十八點六,聯合王國則由1933年的十七點七上升到1938年的百分之四十點五二。

對於一個購買力很低的社會來說,日本貨無疑很受歡迎,限制日貨進口也許滿有理由被認為是一件令人不滿的事。然而華人都在抵制日貨,馬來人和印度人對此問題則保持緘默。

1935年輸入馬來亞的製成品總值為二億四千七百萬馬元,其中從聯合王國輸入的佔百分之二十九點七,從其他英帝國國家輸入的佔百分之十三點六,從日本輸入的只佔百分之三點六。

在戰前時期,日本鐵的進口總額中有三分之一來自馬來亞。日本人在丁加奴和柔佛設有鐵礦。1937年馬來亞出口鐵礦石一百一十六萬六千三百噸,1938年出口一百五十八萬零九百噸,幾乎全部輸往日木。在丁加奴邦,從這些礦出產的鐵礦石課取的稅收佔其公共工程和社會服務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二。日本人還經營鋁土礦和一個低品位的錳礦。

1938年的馬來亞日本僑民社群很小(不到七千人),一點也不突出。日僑大多數是經紀人——商人、店主、小客棧老闆、攝影師、理髮師、男按摩師、女按摩師——但也有一些漁民。他們彬彬有禮、循規守法,雖然仔細研究過他們的人往往會發現他們的神態頗有可疑之處,還有一種並非罕見的幾乎不加掩飾的傲慢氣概。警方十分清楚,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是從事間諜活動的。

馬來亞的防務被看作首先是聯合王國政府的責任,馬來亞的職責主要是在費用方面作出財政貢獻。1921年英帝國會議就已批准了在新加坡建設海軍基地的決定。1923年開始興建,但在拉姆賽·麥克唐納第一屆政府期間停下來了;1925年又繼續興建。1929年在第二屆工黨政府執政時又曾一度停建,基地實際上是在1938年才竣工,花費了大約二千萬英鎊。正式啟用是在1939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