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部分

也!”嬴政一聲嘆息,斷然一揮手,“即宣李斯進宮。”

蒙毅匆匆去了。嬴政回到書房,立即吩咐專掌圖籍的書房內侍張掛起了李斯主持繪製的天下郡縣圖,拿著丞相府擬定的郡守縣令名冊,站在了地圖前,看一個往地圖上寫一個。行將寫完三十六郡,李斯匆匆來了。嬴政沒有說話,只顧寫著最後幾個郡守。李斯也沒有說話,只凝神端詳著圖板上的一個個名字。

“廷尉以為如何?”嬴政擱下了大筆。

“恕臣直言:如此派任,天下大亂也。”

“此乃朕親自遴選,廷尉不以為然?”

“臣據實評判,無論是否陛下親選。”

“廷尉評判,依據何在?”

“臣啟陛下,”李斯全然依著新的典則禮儀說話,平靜如水中顯出另一番凝重,“非博士無才也,非博士不忠也。根本處在於:目下大勢,不容書生為政。天下初定,陛下若欲重整華夏文明,必將雷電施治,大刀闊斧地整飭天下積弊。當此之時,戰國遺風猶存,列國王族世族及依附遺民,必然圖謀復辟;天下郡縣推行秦法,亦必有種種磕絆;腹地郡縣,有復辟作亂之憂;邊陲郡縣,有夷狄匈奴之患。如此大局之下,任何郡縣都將面對治情動盪起伏之勢。說危機四伏,亦不為過。一班博士,尤其儒家博士,素無法行如山之秉持,輒遇亂象,每每以王道仁政彷徨忖度,而不知奉法立決。如此二十餘郡相互生髮相互激盪,天下如何不大亂也!”

“廷尉之見,當如何應對?”

“全面更新官制,集權求治。”

“集權求治?”嬴政目光驟然一亮,“願聞其詳!”

“陛下明察,”李斯顯然是成算在胸,沒有絲毫躊躇不定,“戰國官制,行於戰爭連綿之時,故有兩大弊端:其一,為求快捷而歸併職司,官制粗簡過甚,諸多權力模糊不清;其二,官府職司以支撐戰爭為根基,官吏構成以將軍軍吏為主,軍事壓倒政事。而今天下歸一,文明施治將成主流,戰國官制必得翻新,方能應時而治。官制翻新之要:以郡縣一治為根基,以求治天下為宗旨,以施政治民為側重,以治權集於中央①為軸心。如此,則可與郡縣制一體配套,自上而下有效施治。臣之謀劃,是謂集權求治也!”

“好!”嬴政奮然拍掌,“廷尉大論,至精至要!可當即著手籌劃。”

“陛下,此事關涉全域性,非廷尉職權所在。”

“廷尉且坐。”嬴政轉身吩咐,“小高子,冰茶。”片刻之間,一個侍女捧來了一個厚布套裹的陶壺,低聲稟報說大庶長給少皇子教習書法去了,每日一個時辰。說著斟滿了兩碗冰茶,飄然去了。嬴政說聲知道了,一如既往地坐在了李斯對面,全無新定典則的皇帝程式。李斯也渾不在意,只顧汩汩飲下一碗冰茶,拭了額頭汗水,才抬頭感喟一聲:“咸陽如此燠熱,陛下不去章臺避暑,難為也!”嬴政笑道:“大事接踵,避個甚暑,忙完了這一陣子,一起看看新天下,比窩著避暑好多也!”李斯心下感喟,一時默然了。

嬴政倏然斂去了笑容,肅然挺身長跪,一拱手道:“大戰拜將,大政拜相。今日,嬴政拜相了。敢請先生,為天下領政!”說罷深深一躬,頭頂玉冠幾乎撞地。李斯大驚,連忙扶住了皇帝,額頭汗水涔涔而下,眼中熱淚潸潸湧出,伏地三叩首,抬頭挺身長跪,肅然一拱手道:“陛下但覺臣能,臣何惜赴湯蹈火以報陛下!以報國家!”

“國府官制,是該整飭重建了。”嬴政遞過一方汗巾,看著擦拭汗水淚水的李斯,叩著書案道,“官制不重建,無以治天下。老丞相業已上書辭官,你看,這是辭官書。”李斯一目十行地瀏覽完辭官書,抬頭道:“敢問陛下,欲如何使老丞相淡出?”嬴政道:“此事廷尉無須過問。你只即刻會同相關各署籌劃新官制,同時準備,旬日之內接掌丞相府。”李斯不再說話,只深深一躬。嬴政又道:“官制籌劃在廷尉府職司之外,是故,我教蒙毅擬定一卷特命詔書,今夜便送到你府。明晨,廷尉便可會同各署開始籌劃了。”

“臣遵陛下命!”

次日午後,皇帝車駕駕臨丞相府前。

一切禮儀都是按著新的典則進行的。王綰雖頗感意外,但還是平靜地迎接了皇帝。嬴政沒有與任何重臣同來,只有駕車的趙高跟隨著。君臣兩人在正廳坐定之後,皇帝吩咐趙高守在了廊下,也教王綰屏退了廳中吏員侍從,只君臣兩人遙遙對案。一頭霜雪的王綰大見憔悴,溝壑縱橫的臉膛隱隱現出紫黑的老人斑,枯瘦的身架挑著一領空蕩蕩的官袍,令人不忍卒睹。嬴政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