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 漁陽郡 遼西郡 遼東郡
右北平郡 碭郡 泗水郡 薛郡 琅邪郡 齊郡
九江郡 會稽郡 長沙郡 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
“彩——”
李斯寫字期間,人群已經漸漸聚攏在店堂圍觀,見李斯落筆,人群爆發出一陣鬨然喝彩聲。李斯擱下大筆,向眾人一拱手高聲道:“目下三十六郡為初分,天下大安之際,或將增設新郡,父老們拭目以待!”話音落點,一陣萬歲聲大作,李斯便被種種詢問淹沒了。
正在李斯欲在酒肆痛飲之時,府丞匆匆趕來說,皇帝緊急召見。
※※※※※※
①秦初設三十六郡之名,有《漢書》之班固說,有《史記·集解》之裴駰說。另有《晉書》四十郡、《舊唐書》四十九郡、王國維四十八郡說。後三說所列新郡,當為秦後期增設郡。
六、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
王綰的辭官書送進王城時,嬴政堪堪用罷午膳。
大半年來,嬴政每用罷午膳便覺神思睏倦,時有不知不覺歪倒案邊睡去。無奈之下,嬴政索性下令趙高在書房公案旁設定了一張便榻,再張一道帷帳,每日午膳後臥榻小憩一陣。不想如此一來大見效用,片刻迷糊醒來,竟是分外的神清氣爽。於是,日每午間小睡,也就成了嬴政不成文的規矩。今日正要撩開帷帳,卻逢蒙毅匆匆送來了王綰的辭官書。嬴政站在帷帳外瀏覽一遍,朦朧之意竟沒了蹤跡。心事一生,頓覺悶熱難當,嬴政獨自出了東偏殿,漫步到殿後的林蔭大道去了。
王綰的辭官書不長,理由也只有幾句:年高力衰,領事無力,見識遲暮,無以與皇帝同步。就事論事,王綰所言都是實情。論年歲,王綰已經年近七旬,經年在丞相府沒日沒夜連軸轉,精神體魄已大不如前了。論政見,王綰力主封建制,且公然以《呂氏春秋》為根基,也確實與嬴政的決事軸心難以同心協力。唯其如此,王綰確實該讓出領政丞相的位置了。還在滅齊之前,嬴政已經思謀好了王綰的歸宿:晉爵一級,加食邑千戶,以徹侯之身兼領博士學宮,整飭天下典籍以為治國鑑戒。甚或,嬴政一直在思謀,想給王綰在未來的新官制中謀一個類似太師一般的尊榮職位。也就是說,一定要讓王綰以功臣元老之身平安離開權力軸心。之所以如此,並非嬴政偏袒,而恰恰在於王綰與嬴政有人所共知的根基疏離——王綰是呂不韋的門人,也是呂學的忠實信奉者;而嬴政,卻是法家商鞅的忠實信奉者,是呂不韋真正的政敵。二十多年來,有信念的王綰能放棄治道歧見,忠實地以嬴政軸心的法家決策領政治事,誠不易也。臣職若此,身為君主的嬴政能以治道之爭而另眼看待王綰麼?更有一層,嬴政對當年逼文信侯呂不韋自裁,始終有一種負疚之心,而今對呂不韋的這位最大的門人,他實在不想做出任何冷麵絕情之舉。在此之前,若王綰上書辭官,嬴政一定是要教王綰盡享尊榮而淡出的。然則,如今有了這一場公然爆發的諸侯制郡縣制之爭,且天下皆知,王綰恰恰要在此時辭官,嬴政便頗見難堪了。所謂難堪,是嬴政無論如何處置,都會不上不下不妥帖。王綰終將被天下看作因政見不合而遭貶黜,嬴政也終將被天下看作對呂學一門餘恨難消而最終報復。從權謀看去,嬴政若要擺脫這種難堪境地,最好的辦法便是拖,一直拖到有一個合適的時機。然則,天下初定,大政如山,若不盡快解決此事,實際便等於將真正的施政丞相府的職能效用大大地打了折扣。而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丞相府,則嬴政這個皇帝勢必處於手忙腳亂之境地,諸多需要他總體籌劃的大事便無法推進。如此兩難,取捨何在……
“君上,丞相府呈來《郡守縣令擬任書》。”
蒙毅的匆匆稟報,使嬴政的思緒驀然折回,轉身之際問了一句:“國正監附議沒有?”蒙毅道:“丞相府上書剛到,國正監便跟了來,言丞相府擬定派任官員中有二十餘人是博士,不宜派任郡守縣令。”
“二十餘博士?”
“正是。臣已數過,二十三人。”
“你意如何?”
“臣亦贊同國正監之說,郡守重臣,博士不宜派任。”
“丞相可有親筆附言?”
“有。兩句話:郡縣未必盡法家之士,博士未必盡王道之人。”
“派任博士中,你能記得幾個?”
“周青臣、叔孫通、淳于越、鮑白令之、侯生、盧生……”
“周青臣?博士僕射也做郡守?”
“正是。臣沒有記錯。”
“老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