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部分

末世堪稱宏大奇蹟,即或在今日看去,也滲透著濃郁的系統管理思維。帝國對施政系統的四層級分割——國、郡、縣、鄉,兩千餘年後仍被看作國家治理的黃金分割法則,以至在整個人類世界都成為國家治理的通行劃分。那時候,已經開始衰落的西方的古希臘還是城邦制,不知大國系統為何物;羅馬帝國還在萌發階段,更不知千里萬里的大國為何物;世界其他地區的族群,也沒有湧現任何一個具有如此規模的國家,當然更談不上有宏大的國家治理思維。也就是說,秦帝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開創了宏大的國家行政系統,而且一次到位,具有後人無法觸動其根基的科學性。如此宏大的文明視野,如此深遠的歷史洞察,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後人尚且如此,已經習慣了施治鬆散的戰國人民,如何不感到驚心動魄的新潮撲面而來?

然則,老百姓更看重效用。在士人世族對新官制的一片驚歎之中,天下黔首卻更多地關注著皇帝對新朝官員的釋出。畢竟,只有具體的主政官員,對老百姓才有著直接的利害。果然,新官制詔書頒行旬日之後,皇帝的第一道拜官詔書跟著頒行了。皇帝詔書拜定的中央高官是:

三公:左丞相 李斯 右丞相 馮去疾

太尉 王賁

御史大夫 馮劫

九卿:廷尉 姚賈

治粟內史 鄭國

典客 頓弱

郎中令 蒙毅

奉常 胡毋敬

少府 章邯

太僕 馬興

宗正 嬴騰

衛尉 楊端和

武職:大將軍 王翦

大將軍 蒙恬

隴西將軍 李信

九原將軍 辛勝

南海將軍 趙佗

閩越將軍 任囂

少傅 孔鮒(文散官)

博士僕射 周青臣(文散官)

拜官詔書頒行之日,天下激起了更大的議論風潮。

雖說郡守縣令的任職還沒有釋出,然僅僅是中央國府的重臣,已經使天下臣民瞠目結舌了。議論蜂起,民眾最不可思議的竟都是有關皇帝的事。一則,如此多的煌煌要職,竟沒有一個皇族子弟,奇也哉!當然,那個宗正嬴騰是不作數的,那是執掌皇族事務的官員,自然得是皇族了。二則,皇帝即位大典時沒有冊封皇后,這次大拜官還沒有冊封皇后,奇也哉!天子不立後,不明正妻之位,奇也哉!三則,皇帝大典沒立太子,這次大拜官也沒立太子。分明皇帝有二十餘個皇子,不立太子,奇也哉!紛紛稱奇之餘,有人便盛讚皇帝大公天下,實在是亙古未聞的聖明天子。中有好事者,仿效官府考功之法,將多年來皇帝所做的大事一一按照年月日排列,結果是大為驚愕——皇帝的大事件件相連,閒暇空隙比老百姓還少!於是,市井之徒驚歎:“皇帝連放屁的空都沒有!”議論流播,邊遠郡縣的民眾想起既往官府對秦國秦王的譏諷咒罵,更是感慨萬千,說皇帝忙得連自家的事都顧不得想了,這樣的皇帝想叫他學學桀紂只怕都難,罵人家未免太刻薄了。

議論激盪之中,咸陽傳出了博士淳于越最為響亮的非議之辭:“嗟乎!今皇帝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豈能長治久安哉!”此話傳之咸陽,傳之天下,六國老世族們無不紛紛稱快,一時爭相傳誦。黔首庶民則相反,輕蔑地不予理睬,反倒是萬歲聲瀰漫了天下城鄉。各郡縣紛紛上書奏報:“民多以為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大矣哉!”“天下鹹伏,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莫不安所!”

百餘年後,西漢賈誼的《過秦論》坦率地記述了帝國初期的蓬勃局面,其雲:“秦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沒,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兵革不休。今秦南面而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西漢名士嚴安亦云:“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亙古以來,民眾人人自以為重活了一回,這樣的盛世能有幾次?

官制詔書與拜官詔書頒行後的一個月裡,中央最要害的三公九卿共十二官府便全部整合完畢了。各自開府的三公官署最先就緒。丞相府以原王綰的丞相府邸為根基,房屋擴大了許多,吏員增加了將近百人。太尉府以原國尉府為根基,房屋未增一間,只增加了許多熟悉軍政的文吏。御史大夫是新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