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片刻,嬴政離座起身,對著王綰深深一躬:“為圖天下大治,嬴政寧負褊狹報復之名,送老丞相辭官,不得已也……”王綰顫巍巍起身,正要說話,嬴政一揮手高聲道,“大庶長趙高,錄朕詔書。”趙高大步走進,坐進旁邊書案提起了大筆。嬴政站定,肅然道:“始皇帝詔命:致仕丞相王綰,以徹侯之身歸鄉,咸陽府邸仍予保留;食邑加封千戶,著內史郡每年依法奉之。”
“陛下!……”
王綰老淚縱橫,欲待拜下謝恩,卻被嬴政一把扶住了。這時,嬴政才鄭重地問到了一件大事:“老丞相去官,何人當為丞相?”“丞相之職,非李斯莫屬。”王綰沒有絲毫猶豫,顯然是早有成算。嬴政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頭泛起了一陣淡淡的暖意。他想知道,也必須知道,王綰舉薦二十餘名博士就任郡守縣令,究竟是蓄意為封建制張目而侵蝕郡縣制,抑或是全然基於安撫人心?而這一答案,只能隱伏在王綰舉薦丞相人選之中。所幸的是,王綰終歸有大道之心,這使嬴政心頭在處置王綰辭官事件上的陰霾大大地淡薄了。嬴政不想更多地勾起王綰的既往話題,於是再沒有多說,留下了兩車王酒,便回皇城去了。
旬日之後,李斯順利地接掌了丞相府。
為確保郡縣制快速實施,始皇帝召回了將軍中最具政才的馮去疾、馮劫兩人。在李斯籌劃官制期間,以推行郡縣制為軸心的丞相府政事,都由二馮聯袂處置。李斯則一力會同相關各署,謀劃新朝官制並擬定各署首任主官人選。此時新政初開,舉國官署熱氣蒸騰生機勃發,李斯與一班大員同心協力反覆會商論爭,歷時一月又一旬,新官制方略擺上了皇帝案頭。嬴政身著一領吸汗的麻布大衫,大開書房門窗通著風,散披長髮,銅網香爐燃著驅蚊的艾蒿,悉心揣摩了一夜,提起粗大的硃筆批下了十七個大字:“郡縣統治,官制提綱,集權中央,施治四方。可。”
始皇帝詔書頒行朝野,廣袤的帝國再一次轟動了震驚了。
短短兩三月之內,這個皇帝新朝便接連推出三大創制,件件都是震古爍今的創新之舉,天下臣民目不暇接,一次又一次地震驚著議論著。無論都市城邑,無論亭裡村疇,無論邊陲山野,無論商旅百工,舉凡有人聚匯處,人們無不興奮萬分地驚歎著爭論著。驚歎著新朝新皇帝超邁古今的膽魄,宏闊無比的新政,爭論著如此背離傳統根基究竟能否長遠立足?
列位看官留意,此時帝國尚未爆發“禁議”事件,戰國議政之風猶存,言論之自由奔放依舊。連番大事激盪不絕,天下公議自然風起雲湧。如今新官制頒行,可謂最切近士人利害的大政。士人歷來是天下公議之主導階層,輒遇關乎人仕生計的大政頒行,種種議論自然更是激切。然則,公議風行天下,畢竟還是有主流的。無論是士人,還是百業庶民,細細品味新官制之後,還是對新朝的氣度與胸襟不得不由衷地敬服。即或是六國世族,除了狠狠罵幾句背棄王道必遭天譴之類的大話,也實在無法找到一處可資攻訐的實際弊端。至少,新官制以及其後頒行的任官詔書中,多少煌煌大位,卻沒有一個皇族子弟!僅此一點,庶民們已經對老世族的任何攻訐都足以嗤之以鼻了。
列位看官且品味一番帝國這一絕世創制的全貌。
帝國新官制的總體風貌,完全體現了李斯對始皇帝闡述的總綱:以郡縣一治為根基,以集權求治為宗旨,以施政治民為側重,以治權集於中央為軸心。在此明白無誤的總綱之下,帝國新官制從上到下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施政體系。這一施政體系分為四級系統,層層轄制,從皇帝宮殿直到村疇鄉野,一體納入治道。
其一,中央決策系統:皇帝系統。
在帝國開創的官制中,所謂皇帝最高權力,不是僅僅由皇帝一個人來實施,而是由圍繞皇帝建立起來的一個政務系統來完成。帝國新官制中的皇帝系統包括:皇帝本人,郎中令(九卿之一,總領宮殿、諫官、謁者各署,掌一應宮殿並皇帝護衛事,幾類後世之元首辦公廳),尚書丞(直接為皇帝執掌圖書典籍及秘記奏章事,幾類後世之秘書處),奉常(九卿之一,總領太廟、太祝、太史、太宰、太卜等署,總掌意識形態事),衛尉(九卿之一,設衛令、公車司馬等署,總掌皇城屯兵),太僕(九卿之一,以原中車府令為基礎擴大,設兩丞,總掌皇室車馬交通事),宗正(九卿之一,以原駟車庶長署擴大而設,總掌皇族事務),將作少府(掌皇室工程,設左右前後中五校令,管轄工徒),大內(掌皇室府庫並地方朝貢),太子太傅(以原太子傅擴大而設,掌太子並皇族子弟教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