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政沒有說話,卻猛然盯住了李斯,顯然,這也是他要問的。
“五年之期,專務內政。”
“內政要旨何在?”
“整飭吏治,重新整理秦國,倉廩豐饒,堅甲利兵。”
“而後?”
“東出函谷,勢不可當,必一天下!”
嬴政肅然站起向李斯深深一躬:“敢請先生大筆,賜我積微篇章。”
次日午後,李斯在一幅絹帛上寫成了那篇大論。嬴政立即吩咐趙高宣來尚坊令,遴選一名最好的石工,將這篇文字刻在了日常處置政務的東偏殿斜對王座的石柱上。嬴政特意為這篇大論取了個名目——事也政也,積微速成。柱石刻就,嬴政便釘在柱下不動了。
暮色降臨,銅燈亮起,嬴政一如既往地坐到了大案前開始批閱公文。提起那支蒙恬大管,嬴政自覺心頭分外平靜。這種臨案心緒的變化,只有嬴政自己清楚。既往臨案,同樣認真奮發,但他的內心卻是躁動不安的。不安躁動的根本,是對終日陷溺瑣細政務而不能鯤鵬展翅的苦苦忍耐,只覺得竟日處置政務小事,對一個胸懷天下大志的君王簡直是一種折磨。假如不是他長期磨礪的強毅精神,也許他會當真摔下大筆趕赴戰場的。今日不同了。荀子的高遠論斷,李斯的透徹解析,使嬴政心頭的盲點豁然明朗——這日復一日的瑣細政務,實際是一步步攀上大業峰巔的階梯!何謂見識?發乎常人之不能見,這便是見識。荀子的“積微速成”說,不是尋常的決事見識,而是一種方法論,一種確立功業路徑的行進法則。縱觀歷史成敗,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也。思謀透徹,見識確立,嬴政突然覺得自己成熟了。嬴政清醒地知道了自己是誰,自己每日在做甚。這種對人生況味的明白體察,使年青的秦王實實在在地處於前所未有的身心愉悅之中。
提出“五年重新整理秦國,而後東出天下”的為政方略後,李斯馬不停蹄地走遍了所有官署。年關之前,李斯開出了一卷長長的整飭內政清單,分為農事、工商、執法、關防、新軍、倉廩、鹽鐵、吏治、朝政、王室十大方面一百六十三項具體實務。也就是說,各個大口該當整肅的事務以及該當達到的法度目標,全數詳細開列。
會商清單時王綰臉紅了:“君上,臣請換位,李斯當任開府丞相!”
“丞相何出此言!”李斯也紅臉了。
嬴政笑了:“自知之明,好事。然則目下丞相,還是王綰最宜,無須禮讓。”
“君上明斷!”李斯長吁一聲。
“君上,臣忝居高位,終究不安矣!”王綰面有愧色地搖著頭。
年青的秦王慨然拍案:“重臣高位,既在才具,又在情勢,丞相何須不安也!目下之要,需我等君臣合力共濟同心謀事,一天下而息兵戈,職爵之分何足道哉!”
“正是!職爵之分,只在做事便捷。”李斯坦然呼應了秦王。
“好!此話撂過。臣定依先生清單鋪排,全力督導。”王綰也坦然地笑了。
那日,君臣三人將所有事項都做了備細分工,其中要害事項一一落實到最佳人選。落到嬴政頭上的只有一件大事,此事非秦王出面無從著手。嬴政目下所看的公文,恰恰便是這件棘手的事情。
“小高子,羽陽宮之事如何了?”嬴政突然抬起頭。
“好好好,好了。”看著秦王罕見的舒暢面容,趙高惶恐得不知所措了。
冰雪消散,啟耕大典方過,沉寂多年的羽陽宮熱鬧起來了。
這是陳倉山地南麓的一片王室苑囿,佔地三百餘畝,南臨滔滔渭水,北靠蒼莽高原,與南山群峰遙遙相望,堪稱形勝之地。從關防要塞說,這座宮室正在大散關、陳倉關、隴西要道之交匯處,一旦有事,這座宮室便是處置三方危機的樞紐之地。羽陽宮是秦武王時期的丞相甘茂選址建造的,其目的便在於上述關防思慮。唯其如此,這羽陽宮不大,卻極是堅固厚重,磚石大屋黑頂白牆直簷陡峭,很是簡潔壯美。直到後世宋代,大學問家歐陽修的《研譜》還記載著長安民獻來“羽陽千歲萬歲”字樣瓦當的故事,“其瓦猶今舊瓦,殊不朽腐”。後人之《澠水燕談錄》亦有記載雲:“秦武王作羽陽宮……其地北負高原,南臨渭水,前附群峰,形勢雄壯,真勝地也!”
蒼翠的山徑,碧綠的池畔,到處遊蕩著白髮皓首的老人。他們或徜徉踏青,或泛舟池陂,或聚相議論,或遙望南山,嘖嘖讚歎山水形勝之時又透出隱隱不安。池畔十多個老人更是守著茶爐無心品嚐,人人兩手握著一隻早已經變冷的陶盅轉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