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無異議!”十二名大臣異口同聲。
“如此,本王宣示大位人選。”
嬴政話未落點,趙高便從王案上捧起那捲竹簡恭敬地遞了過來。秦王接過竹簡,又遞給肅立一邊的給事中。這個白髮蒼蒼的執掌王城事務的內侍總管深深一躬,接過竹簡便清晰緩慢地念誦起來——
秦王政特書:欲立廟堂,先謀棟樑。業經各方舉薦,元老諮議,今立大政如左:其一,原長史王綰,擢升假丞相,署理丞相府總領國政。其二,原前將軍王翦,擢升假上將軍,專司整軍經武;原咸陽令蒙恬,擢升假上將軍,襄助王翦整軍經武;原假上將軍桓齕,專司關外大營;但有軍爭大計,三假上將軍會商議決。其三,原客卿李斯,擢升假長史,署理秦王書房並襄助秦王政務。其四,原內史郡守畢元,擢升假廷尉,總司執法各署。其五,原咸陽都尉嬴騰,擢升假內史郡郡守,兼領咸陽令咸陽將軍。其六,原大田令鄭國大功爍爍,職掌拓展,得總領經濟十署,議決一切經濟大計。秦王政十三年冬。
“諸位若有異議,當下便說。”嬴政目光掃過,高聲一問。
“臣等無異議!”殿中整齊一聲。
嬴政微微一笑:“老國尉有話說?”
蒙武離座站起,一拱手:“老臣無異議,只是有話說。”
立即,大臣們的目光一齊聚向這個鬚髮灰白的老國尉,幾乎是人人不明所以。方才王書,在座大臣除老國尉蒙武、老廷尉嬴蹘、老太倉令嬴寰原職未動,其餘幾乎人人擢升。更不說長公子蒙恬擢升假上將軍,父親蒙武能有甚話可說?
“老國尉但說無妨。”嬴政分外平靜。
“老臣才具平庸,年事漸高,今日請辭,以讓後生。”蒙武一副坦然神色。
“老國尉體魄強健,毫無老相,寧終日閒居乎?”
“老臣雖非軍政之才,然馳騁疆場自信尚可。老臣一請,入軍為將!”
“既然如此,老國尉資望甚重,便做假上將軍,與桓老將軍共掌關外大營。”
“君上差矣!”老懞武陡然紅臉,“老夫不做假上將軍,只求一軍之將沙場建功!老夫少小入軍,總是奉命糾纏軍政,終未領軍征戰,身為將門之後,軍旅老卒,老夫愧煞!”
“好!老國尉壯心可嘉!但有接任人選,許老國尉入軍為將。”
“老夫舉薦一人!”老懞武昂昂一聲。
“噢?老國尉有人?”
老懞武一說,不獨秦王驚訝,這些新銳大臣們也無不驚訝。誰都知道,國尉之才歷來難選。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國尉的實際執掌牽涉實在太多,一面不通便是梗阻多多。糧草徵集、兵員徵發、大本營修建、兵器甲冑之製造維修、關隘要塞之工程佈防、郡縣守軍之排程協調,還有與關市配合收繳外邦商旅關稅、與司寇配合抓捕盜賊等等等等。一言以蔽之,舉凡大軍征戰之外的一切軍務防務,通歸國尉署管轄,涉軍涉政又涉民,頭緒之多令尋常將軍望而生畏。當年趙國之名將趙奢,封馬服君後不任大將軍而任國尉,便在於趙奢有過田部令閱歷,軍政兼通。唯其如此,歷來朝野對國尉府有個別號,叫做“帶甲丞相”。此等人物,大軍將領要認,各官署也要認,否則摩擦多多。所以,國尉之選,既要軍旅資望,又要政才資望,單純將領或單純政務官都不能勝任。蒙武其所以任國尉多年,便在於他少年入軍,秉性大有乃父蒙驁的精細縝密,又因與莊襄王及呂不韋之特異交誼,多有周旋秦國政務之閱歷。放眼秦國朝野,如蒙武這般軍政兼通者還當真難覓。今日蒙武聲言有人,卻是何人?
“老臣所舉之人,已在函谷關外。”
“那,是山東入秦之士?”
“正是!”
“此人與蒙氏世交?”
“非也。”
“那,老國尉如何判定其人有國尉之才?”
“此人三世國尉之後,連姓氏都一個‘尉’字,只一個天生國尉!”
嬴政不禁大笑,一揮手道:“此等人物,諸位誰有耳聞?”
李斯霍然起身:“臣知此人!只是……”
“散朝。”嬴政一揮手,“新老長史留宮,儘速交接。”
五、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
年青的秦王在那道合抱粗的石柱前整整站了一日,偌大東偏殿靜如幽谷。
石柱上新刻了一篇文字。這也是王城大大小小不知多少石柱木柱中,唯一被刻字的一道大柱。字是李斯所寫,筆勢秀骨峻拔,將筆畫最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