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光隱隱,“韓倉回程半月,邯鄲一無聲息。此等異象,何能不令人毛骨悚然?趙王郭開,其意何在還不分明麼?未知王命,我大軍開出抗秦,以尋常論之,便是擅舉大軍之死罪。今趙國廟堂,之所以對我軍抗秦默然不置可否,實則便是聽任邊軍自生自滅。或者,正在謀劃後法制我……”

“大將軍,似,似有輕斷。”一將吭哧道,“畢竟,那道王書沒看到。”

“沒看到不能發第二道?滅國之危,廟堂權臣麻木若此,將軍不覺異常?”李牧冷笑搖頭,“諸位若心存僥倖,夫復何言!儘可聽任去留,李牧絕不相強。諸位若鐵心抗秦,李牧不妨將大勢說透,而後共謀一戰。”

“願聞大將軍之見!”舉廳大將拱手一聲。

“好!”李牧拍案而起,拄著長劍石雕般佇立在帥案前,對中軍司馬一揮手。中軍司馬步出大廳一聲喝令:“轅門百步之外,封禁幕府!”片刻之間,幕府大廳外守護的中軍甲士鏘鏘開出轅門,於百步之外連綿圈起長矛林帶。中央轅門口的大纛旗平展展下垂,兩輛戰車交會合攏,轅門內外之進出全部封閉。與此同時,幕府內所有侍從軍吏也悉數退出。幕府大廳之內,只有李牧與一班大將及三名高位司馬。中軍司馬則左持令旗右持長劍,肅然在大廳石門口站定。

李牧的炯炯目光掃視著大廳道:“諸位都是邊軍老將,幾乎都曾與元老大臣通聯,舉事之謀,大體人人明白。趙王之淫靡無道,郭開之大陰弄權,對諸位也不是機密。趙國大勢至明:若趙王郭開依舊在位當道,抗秦大戰凶多吉少!唯其如此,本君正式知會諸位:為救趙國,李牧司馬尚已經與龐煖將軍達成盟約:彼舉事定國,我抗擊秦軍!此事兩相依賴:若我軍能與秦軍相持半年一年,則龐煖舉事可成;若其事成,趙國得以凝聚民心國力,則我軍勝秦有望!若龐煖舉事不成,則我軍必陷內外交困之危局!若我軍未能抗秦半年以上,則龐煖舉事難有迴旋,其時趙國亦不復在焉!當此之時第一要害,在我邊軍能否抗秦一戰,遲滯秦軍於趙國腹地之外!”

“血戰抗秦!拼死一戰!”大將們一聲低吼。

“好!諸位決意抗秦,再說戰法。”李牧轉身指點著地圖道,“以我邊軍飛騎之長,若趙國政道清明如常,李牧本當親率十萬飛騎,從雲中直撲秦國九原、雲中兩郡,從秦國當頭劈下一劍,直插秦國河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血性趙人,何懼之有哉!”

短短几句,李牧已經是熱淚奔湧心痛難忍,哽咽著驟然打住了。邊軍大將們也是一片唏噓涕淚,有人竟禁不住地號啕痛哭起來。是邊軍大將誰都明白,李牧數十年錘鍊打磨出的這支精銳邊軍,若當真能大舉迴旋奔襲,其無與倫比的騎射本領必然得以淋漓盡致地揮灑,其威猛戰力絕可與秦軍銳士一見高下。更有李牧之不世將才,可說兼具趙奢之勇、廉頗之重、趙括之學、樂毅之明以及無人可比之機警靈動,趙軍必能打出震驚天下的煌煌戰績!若沒有李牧,沒有這支邊軍,人或不痛心如此。唯其有李牧,唯其有精兵,卻不能一展所長,卻要逼得不世名將與不世精銳放棄優勢所在而強打自己短處,何能不令人痛心哉?

“天意如此,夫復何言!”

李牧揮淚,慨然一嘆,良久默然。及至大將們哭聲停息,李牧這才平靜心緒道:“我等既為趙國子民,國難當頭,唯灑熱血以盡人事,至於勝敗歸宿,已經不必縈繞在懷了。”

“願隨武安君血戰報國!”大將們吼成了一片。

“以戰事論之,我軍扼守井陘山,未必不能勝秦!”李牧振作,拄劍指點地圖道,“我軍雖舍其長,地形之險可補之。秦軍雖張其勢,地形之險可弱之。要緊處在於,諸位將軍務須將我軍何以舍其長而守其短之大勢之理,明白曉諭各部將士,務使將士不覺憋屈而能頑韌防守!但有士氣,必能抗秦!”

“願聞將令!”舉廳大將奮然振作。

“好!諸將聽令!”李牧的軍令一如既往地簡單明確,“旬日之內,各部依照防守地勢劃分,各自修造堅壁溝壘,多聚滾木礌石弓弩箭鏃。工匠營疏通水道,務使井陘水流入各部營壘。軍器營務須加緊打造弓弩箭鏃,並各色防守器械。輜重營執大將軍令,立即趕赴腹地郡縣督運糧草。秦軍到來之時,不得中軍將令,任何一部不得擅自出戰。但有違令者,軍法從事!”

“謹奉將令!”

戰地幕府會商之後,趙軍營地立馬沸騰起來。

夏末秋初,王翦大軍壓到了井陘山地帶。

王翦主力大軍二十萬,分作五大營地,在井陘口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