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了力氣的趙偃,又一次被郭開的忠心感動了。
要得長生不老,得東海求仙;要得東海求仙,便得先行安置鎮國班底。
郭開給趙偃的路數是清楚的,趙偃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趙偃不經朝會議決,斷然徑自下書:元老大臣盡歸封地,不許與聞國事!同時,趙偃又下特書,嚴厲申飭李牧、龐煖、司馬尚等一班大將:“爾等職在守邊抗敵,毋涉國事過甚!”不待各方提出異議,趙偃正式下書頒行朝野:廢黜公子趙嘉承襲身份,冊立趙遷為太子;擢升郭開為上卿,攝丞相事兼領太子傅,輔佐儲君總領國政。也就是說,尚未加冠的公子趙遷非但立即立為了太子,且在郭開輔佐下總領國政實權。趙偃之所以如此決斷,也並非全然聽信郭開的訪尋長生不老之言。趙偃本意,既然自己病勢難以挽回,既然朝野反對廢立,索性早日將國事實權交給趙遷郭開,若元老大臣與邊將們果真起事,自己或可有時日挑破了趙國膿包,強如自己身後發生慘烈的倒戈政變。
趙王一意孤行,趙國朝野一片譁然。
由此,郭開浮出水面,由一箇中府丞驟然成為蹲踞趙國廟堂的龐然大物。
趙人鼎沸了,最為憤憤然的罵聲是:“大陰老鳥,亂我大趙!”
大陰老鳥者,郭開也。自趙王王書頒行朝野,郭開之名赫赫然傳遍廟堂山鄉。趙人恍然奔走相告,這才著力搜求“郭開何許人也”的諸般訊息。不到半年,郭開的種種陰暗故事瀰漫了趙國,引來趙人切齒痛罵。趙人痛罵郭開,其意卻是再明白不過地一齊裹挾:此等大陰之人擁戴新太子,太子能是甚好貨色!大陰者,大傷陰騭(陰德)之謂也。戰國之世,最入骨的罵辭便是大陰人。郭開之前,只有秦國的嫪毐獲此惡罵。其詛咒所指,是其人連根毀滅陰騭,必得最大惡報。
流傳最普遍的故事,是郭開曾以不可想象的陰謀陷害名將廉頗。
長平大戰之初的上黨對峙中,廉頗被趙孝成王以趙括換將,憤然之下出走魏國。孝成王末年,召回了廉頗,然未及任用,孝成王便病逝了。趙偃即位,初期欲建根基,下令廉頗將兵南攻魏國。大軍未發,郭開提醒趙偃說:“廉頗久居魏國,若不死力攻魏,豈非危哉?”趙偃以為大是,立即派名將樂毅之子樂乘替換廉頗。廉頗大怒,率軍進攻樂乘。樂乘有心,不戰自逃。廉頗此舉違法過甚,自知難以立足趙國,又出走到了魏國。五國合縱兵敗,廟堂廢立事起,趙偃反覆思忖,趙國若沒有一個資望深重的大將統率腹地大軍以穩定朝局,趙國很有可能再次發生慘烈宮變。由是,趙偃下令復召廉頗歸趙。
郭開得知訊息,深知廉頗恩仇之心極重,若重掌兵權,必記恨自己當年的一言去帥之仇;以廉頗的暴烈秉性,對素無嫌隙的替代大將樂乘尚敢公然攻擊,對他郭開豈能放得過去?然此等事關乎個人恩怨,郭開又不能公然勸諫以傷自己敦誠忠厚之名。思謀之下,郭開先向趙偃舉薦了一個得元老與趙王共同信任的大臣為特使,而後,郭開又以重金賄賂這個特使,密謀出一個詆譭廉頗的奇特之策。
其時,魏國朝局腐敗,一信陵君尚且不用,如何能重用廉頗?老廉頗備受冷落,終日鬱悶,聞趙王特使來魏查勘自己,精神大是振作。為趙王特使洗塵之時,老廉頗風捲殘雲般吞下了一斗米的蒸飯糰,又吞下了十餘斤烤羊,之後抖擻精神全副甲冑披掛上馬,將四十餘斤的大鐵戟舞動得虎虎生風,與宴者連同特使無不奮然喝彩。
不料,特使回到邯鄲,趙偃問起廉頗情形,特使卻回報說:“將軍雖老,尚善飯,一餐鬥米而半羊。然與臣坐,一飯之間三遺矢(屎)矣!”趙偃不禁苦笑,拍著書案半是揶揄半是嘆息道:“戰陣之上何能遺矢(屎)而行哉!廉頗老矣!”其時郭開肅立王案之下,立即接了一句:“臣聞將軍扈輒壯勇異常,或能解我王之憂。”趙偃目光大亮,立即下令召見扈輒。
扈輒原是鎮守武安要塞的將軍,生得膀大腰圓黝黑肥壯,行走虎虎生風,站立殿堂如同一道石柱,只一聲參見我王,便震得殿堂嗡嗡作響。趙偃一見其勢態,心下便是大喜,也不做任何考校,立即下令扈輒做了邯鄲將軍。自然,召回廉頗的事也泥牛入海了。後來,這個得郭開舉薦的扈輒,統帥大軍進駐平陽與秦軍對抗,一戰便被桓齕大軍擊潰,連頭顱也被秦軍割了。扈輒外強中乾,喪師身死,知情者原本已經開始痛罵郭開了。其時,老廉頗因回趙無望,遂入楚國,又因不適應楚軍戰事傳統,終無戰功,以致鬱悶死於楚國壽春。廉頗之死的訊息傳來,趙國朝野一片驚歎哀傷。當年真相也由魏國漸漸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