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無奈,花費許多精力,卻終究一無所獲。
直到這時,他才冷靜下來,不敢再奢望藉助寶物一步登天。
好整以暇,將那葫蘆收了起來,重新把心思放在了修煉禾山道的道法上。
當初還沒到登平府時,張桐就已打通四個穴竅,只不過他不想太過驚世駭俗,這才故意放慢了修煉速度,轉而開始仔細打磨真氣盡量夯實根基。
如今已經到了九陽山,原先那些顧忌去了大半,而且在登平府,發現青魚劍,誅殺劉天威,他都立下大功,早已得到甄遠道的信任,若是再刻意藏拙,反而會被人輕視。
張桐拿定主意,立刻放開手腳,全力修習禾山道的練氣法門。由於他前一陣,刻意打磨真氣,加之他體內本就濁氣稀薄,如今修煉起來,更加如魚得水,幾乎三五天就能打通一個穴竅。
短短不到半年功夫,張桐居然勢如破竹,把丹田周圍的三十處穴竅全數打通,水到渠成一般形成了第一重小周天迴圈。
原本人體內三百六十穴竅,又分主竅從竅,主竅一十二處,從竅三百四十八處,每一主竅帶挈二十九個從竅,為一重小周天,一共十二重樓。
只有十二重樓全數貫通,才能形成一個大周天迴圈,體內真氣由後天轉為先天。到了這一步,已把練氣境界,修煉到了極致,如果再進一步,突破天地玄關,就能凝聚先天真氣化為法力,從而超凡脫俗,達到化神之境。從此脫離天地桎梏,出入青冥,傲遊山海,不過彈指之事。更能使人脫胎換骨,從此百病不侵,壽命延續千年。
可惜當今天下,修道之人不可計數,能夠達到此種境界的卻萬中無一。
有如甄遠道之流,苦苦修持五十多年,到如今也才練成第九重周天。而他門下另外三名弟子,除了大弟子尹春來練到第四重,另外二人還在第三重苦苦消磨,將來突破天地玄關更是希望渺茫。
張桐練成第一重小周天,心知上面三位師兄,皆是修行了十餘年,才練到三四重境界,如果他一上來就遠超同濟,將來勢必會遭到三人排擠。
而且這幾個月,修為突飛猛進,也使他隱隱感覺到根基有些不穩,正好突破第一重周天之後,停下溫養一陣,如此一來,進境雖快,卻也不算驚世駭俗。
張桐拿定主意,亦如先前那樣,不再衝擊穴竅,轉而開始打磨真氣。不過這一次他已練成一重周天,修為遠超出原來數倍,再想把真氣打磨圓潤,又著實費了一番苦功。
幸虧他的心志極堅,每日苦修不挫,甚至樂此不疲。直到又過了多半年,來到九陽山靈犀觀快到一年時,終於把體內真氣重新打磨得精純無比。
張桐暗自盤算,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正打算繼續向下一周天修煉。不料正趕在這時,張春卻匆匆前來,說是甄猛有事,請他過去商議,還有大師兄尹春來也在。
張桐本來心情不錯,可是一聽此言,頓時臉色一沉。自從一年前,他隨甄遠道來到靈犀觀,其他都還罷了,卻唯獨這甄猛,讓他十分厭煩。
因為原來甄遠道的四弟子,一直唯甄猛馬首是瞻,如今張桐將那人頂了,甄猛自恃是甄遠道的侄兒,欺負張桐初來乍到,想趁機也把他降服。
但是張桐本就非同尋常,此前又在登平府經歷許多生死,更使他的性格,多出幾分老辣,豈是尋常少年可比,一上來就窺破了甄猛這些伎倆。
只不過,剛開始,張桐還忌憚甄猛是甄遠道的侄兒,頗費耐心跟他虛與委蛇。但是後來,時間一久,才知甄遠道對這侄兒其實並不待見,索性也懶得在去理他。
之後甄猛又差人來叫了幾次,都被張桐以修煉繁忙為由,給搪塞了過去。不過這一次,大師兄尹春來也在,卻是不好再拒絕了。否則把他二人都得罪了,就算張桐有甄遠道護著,日後也不好在門中立足。
張桐想了一想,心說:“左右我現在也無急事,不如就去看看,否則長久迴避,還讓旁人以為我是怕了他呢!”
張桐打定了主意,應了張春一聲,換了一件衣裳,便與他一同前去。
原本師兄弟幾個,都住在前院西廂,相隔並不太遠。不過這一次甄猛邀他,卻並非在自家屋裡,而是靈犀觀旁邊,大概兩三里遠,有一片針松林。林間地勢平整,又擺下石桌石凳,平常天氣好時,在此聚會,倒也甚佳。
等到張桐來時,甄猛和尹春來已經就坐,石桌上擺著幾盤精緻小菜,還有一壺果子酒。尹春來仍是臉色淡淡,不苟言笑的樣子,甄猛卻有些古怪,滿臉賠笑,敬酒佈菜,與他平常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