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挫折,但年底勢頭重起,股票節節上揚,使擁有公司9000萬股股票的摩爾,財富達到了100億美元左右,雖難以與蓋茨爭鋒,卻一舉擊敗了前幾年最為風光的拉里·艾里森,成為加利福尼亞的首富。在這財富肉博的世界裡,摩爾大概是最安詳和實在的富翁了。
摩爾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工程師,但是人們提起他,並不是因為這個,也不是因為他的財富和職位,而是因為他34年前提出的“摩爾定理”。它最早出現在1965年發表的一篇極不起眼的文章裡,但卻象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統治了矽谷乃至全球計算機業整整30多年。這個定理指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每隔一年半左右就會增加一倍,效能也提高一倍。英特爾正是在摩爾定律的指導下,衝破層層技術難關,逐漸脫穎而出,並走上光明前途。而今仍是公司至高無上的指揮棒。至於整個計算機產業,則跟隨英特爾而走。
快捷半導體起飛了。1960年,“八叛逆”忽然發現每人擁有25萬美元的公司股票。對這幫科學家來說,無疑這是一筆意外之財。但是,喜悅沒延續多久,公司就開始地震。人心浮動,經營失控,以往團結一致的整體開始渙散。諾伊斯回憶道:“記得我站在公司的前院跟戈登·摩爾說話。我告訴他,我將從仙童辭職。他也許是公司裡與我最親近的人,我指的是,他曾是快捷半導體公司的共同創始人,我覺得應該將這事告訴他。我們就此事商談,諸如‘你打算做些什麼’,推測這一領域的下一件大事是什麼。那時我們就意識到,也許我們合夥共事一定會很有意義”。1968年8月,諾伊斯辭職。一個月後,負責研發的技術天才摩爾也追隨而去。同行的還有當時尚沒有什麼名氣的格羅夫。
3人一致認為,半導體最具潛力的市場是儲存器晶片。這一市場完全依賴於高科技,你在一個晶片上放盡可能多的電路,誰的整合度高,誰就是這一行業的領袖,就能創造奇蹟。3人首先拜訪風險資本家之王阿瑟·羅克。他是當年最早幫助建立英特爾的人。起初,摩爾擔任執行副總裁,1975年成為公司總裁兼CEO,1979年,更成為公司主席兼CEO,其中CEO的頭銜保持到1987年,主席一職保留到1997年,接替這些職位的就是格羅夫。
不經意間發現的摩爾定律
1965年,有一天摩爾離開矽晶體車間坐下來,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張紙,畫了個草圖。縱軸代表不發展的晶片,橫軸為時間,結果是很有規律的幾何增長。這一發現發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誌上,是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文章。這篇不經意之作也是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
“當時我在寫一篇積體電路的文章,要旨是積體電路技術電子產品更為便宜。我發現並在文章中描繪了它增長方面的複雜性:一個晶片的容量會逐年遞增。從60個元件擴充套件到64000個,每年翻番,而價格上則是相應的逐年遞減,當時買一個元件的價格10年後可買一個整合晶片,這是一個長期推斷。它的事實曲線比我想象的更好”。摩爾指出,工藝技術的進步使計算機效能保持幾何級數增長。這種增長非常有規律。由於其可預見性和重要性就被正式定義為摩爾定律:微處理器晶片的電路密度,以及它潛在的計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
為了使這個描述更精確,1975年,摩爾做了一些修正,將翻番的時間從一年調整為兩年。實際上,後來更準確的時間是兩者的平均:18個月。“摩爾定律”不是一條簡明的自然科學定律,而是一條融自然科學、高技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學科為一體的多學科、開放性的規律。尤其是“摩爾定律”的經濟學效益,使其成了英特爾公司的發展指標。摩爾定律神奇地靈驗了30多年,連摩爾自己也驚訝不已。“摩爾定律告訴我們是什麼把電子產業從歇業中拯救出來,又把製造者和消費者從價格波動的‘過山車’中解放出來。
如今人們最關心就是摩爾定律何時終止。摩爾本人認為它還會延續今後幾代產品。未來10年內,翻一番的速度會明顯下降。“我沒有去估算具體的速率,但可能會慢一半左右。翻一番的時間將會是3年而不是18個月。”
非同一般的前進步伐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商業環境,這可描述成有控制的瘋狂。如果你沒有創新,沒有降低價格或者什麼都沒做,那麼你的對手現在或將來肯定要把你趕出競爭行列。”沸沸揚揚的DNA晶片和有機半導體技術,摩爾則表示懷疑:“我是一位化學家,我不相信這種技術。我不認為現在的技術會被淘汰。但是我也有可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