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始於米販
根據臺灣《天下雜誌》對島內2000家大企業實力狀況的調查,擁有近7萬員工、近3800億元新臺幣營業收入的臺塑集團已經躍居臺灣各企業集團的龍頭老大。臺塑集團六輕廠完工投產後,乙烯產量將超過日本、韓國,居亞洲第一,躋身全球十大廠之列。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如今聲名顯赫的〃塑膠大王〃王永慶當初竟是一個賣米的。
王永慶祖籍福建省安溪縣。其父王長庚以種茶為生,生活頗為艱辛。15歲小學畢業那年,王永慶便到茶園當雜工,後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第二年,他就用父親借來的200元錢做本金自己開了一家小米店。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競爭,王永慶頗費了一番心思。
當時大米加工技術比較落後,出售的大米里混雜著米糠、沙粒、小石頭等,買賣雙方都是見怪不怪。王永慶則多了一個心眼,每次賣米前都把米中的雜物揀乾淨,此舉深受顧客歡迎。在此基礎上,他又開展了送米上門業務。他在一個本子上詳細記錄了顧客家有多少人、一個月吃多少米、何時發薪、何時需要買米等,到時候便送米上門,儘量不使顧客為買米操心費神。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永慶的生意一天天紅火起來。當初他一天賣不到12鬥米,後來一天就可賣出100多鬥。小有積蓄後,王永慶又辦起了碾米廠。經過幾年的努力經營,他把日本人辦的廠子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50年代初,臺灣〃工業局〃推出一系列工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利用美國援助興建石化工業基本原料───聚氯乙烯。王永慶大膽接手了當時這一無人看好的專案,成立了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即〃臺塑〃),並把發展觸角伸向海外。
簡樸無人能及
王永慶的生活非常儉樸,他對穿著的要求是大方整潔,從不計較衣服的新舊及款式。他生平最喜歡收藏名人字畫,然後就是聽戲,並常年堅持慢跑鍛鍊。他的子女似乎也沒有感覺到他們的父親是個富豪。王永慶認為長途電話費太貴,除了生意上的必要聯絡外,他不贊成子女們常打電話回家。但他又是一個慈祥的父親,幾乎每週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省郵資,他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幾張。他生活之儉樸和工作之勤奮,在臺灣企業界人士中恐怕無人能及。
王永慶共有3個老婆,因此兒女很多,長子王文洋是他最器重的一個。王文洋出生於1951年,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物理系畢業,1975年同時獲得該校的企業管理碩士和化學博士兩個學位,1980年返臺後任南亞塑膠塑膠課長、廠長及經理等職務,1993年升任協理,再任職南亞科技公司總經理,南亞(廣州)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職宏仁企業集團、及好又多百貨商業廣場(中國)公司董事長,並曾於輔仁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政治大學擔任副教授,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但是,由於王文洋在婚姻問題上和父親鬧了很長時間別扭,因此幾年前就已經被趕出家門。目前,誰能接掌臺塑的帥印,已經成了王永慶最大的心病。不過,據訊息人士透露,王永慶還是比較傾向由王文洋接他的班。
擬建全中國最大醫院
隨著臺塑集團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島內的基地早已不能滿足需要,用王永慶自己的話說就是,〃彈丸之地,已經難以容下’石化王國’了〃。可是,從李登輝到陳水扁,臺灣當局一直死守〃戒急用忍〃政策,石化產業也在禁止投資大陸之列。
目前,臺塑集團只有南亞塑膠與臺化公司在大陸有投資。已經80多歲高齡的王永慶表示,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有生之年能在祖國大陸建成一個大型石化基地,形成臺塑進軍大陸市場的橋頭堡,牽制美國埃克森等國際石化大集團搶佔中國大陸瓜分石化市場的步伐。據悉,王永慶已提出在廈門建立兩座輕油裂解廠的投資案以及在寧波實施梅山島石化區投資案,總投資額約80億美元。
另外,王永慶還計劃獨資150億元新臺幣在大陸設立醫院。2000年9月從大陸考察回臺後,王永慶就打算興建全中國最大的醫院,在北京、廈門、福州3地,以基金會經營的方式,建立病床總數高達11000張的大型綜合醫院。
054〃蘿蔔筐〃裡的韓國大宇集團
金宇中賣過蘿蔔,當過報童,跑海外發過〃洋財〃,也開過銀行,他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卻總是勝券在握。大宇集團是韓國最具實力的3大企業集團之一,擁有外貿、造船、鋼鐵、直升機、汽車、電子、機械、建築等數10個系列產業。經過短短20年的奮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