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統天下的壯志宏圖。

柴榮先從整頓軍紀入手,毫不手軟地殺掉臨陣潰逃的樊愛能、何徽及將校七十餘人,投降北漢的右軍步兵也都處死。一時上下震動,人人肅然,“驕將惰卒始知所懼”,五代以來“兵驕逐帥,帥強叛上”的局面,開始出現轉機。

他還下旨命殿前都虞侯趙匡胤整頓皇帝的近衛部隊禁軍。當時的禁軍都是歷代相承,不加淘汰,因此老弱很多,紀律不嚴,一遇勁敵,往往非逃即降,相反,各地藩鎮都擁有驍勇之士,實力都在禁軍之上。要想鞏固皇權,維護統一,就必須提高禁軍的戰鬥力。

趙匡胤高平之戰的最大收穫不在於升官,而在於取得整頓禁軍的大權!

亂世中武裝就是一切,這已經是被無數事實證明的真理。

沒有小站練兵,就沒有後來的袁大總統;沒有整頓禁軍,也同樣不會有後來的宋太祖!

對於禁軍的整頓,柴榮也是很關心的,他經常親自對軍兵進行“面試”,選拔武藝高強者補充到禁軍殿前司裡。手握整軍實權的趙匡胤,更是盡心盡力地遴選人才,點選馬軍、步軍士卒,老弱怯懦者淘汰,強壯精銳者升在上軍。

趙匡胤利用主持整頓的機會,開始在軍隊中形成自己的勢力。他將羅彥環、郭延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等自己麾下親信安排在殿前司諸軍任中下層將領。同時,他的交遊也廣泛起來,結交了一些禁軍中高階將領,並與石守信、王審琦、楊光義、李繼勳、王政忠、劉慶義、劉守忠、劉延讓、韓重贇結為“義社十兄弟”。

十兄弟中大都是得到趙匡胤的推薦提拔,才得以在殿前司各軍中擔任中級將領的。其中,石守信為鐵騎控鶴四廂指揮使,王審琦為鐵騎都指揮使,劉延讓為鐵騎右廂指揮使,這些人以趙匡胤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勢力圈子。

有些人認為此時的趙匡胤是在培養自己的勢力、排除異己,有了“謀逆”的野心,其實是天大的冤枉。趙匡胤當時對後周世宗柴榮是感恩戴德的,整頓禁軍也是得力的,經過趙匡胤的整頓,後周軍隊的面貌大為改觀,士兵的戰鬥力大為增強。至於結義,也不過是當時流行的做法。要說私心也不是沒有,那就是自己人好指揮,沒見過非要找一幫讓他往東偏要往西的大爺給自己當手下的人。

但無論當時趙匡胤心裡是怎麼想的,不爭的事實是他已經成功組建起了自己的班底,有了這麼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就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的,就看他想做什麼,這就好像臺子已經搭好,關鍵就看唱的是什麼劇本。

禁軍戰鬥力的增強,使趙匡胤聲望日隆,直到這時,他才真正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血戰軍功(1)

一代雄主柴榮,在國家實力有所增長的有利條件下,開始了實現統一的努力。

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朝廷”,都不會自動地把土地雙手奉上,武力解決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為了制定正確的戰略,柴榮召集文武眾臣多次研究統一天下的方略,後周顯德二年(955)初春的一天,他又把文武重臣召集起來,比部郎中王樸首獻《平邊策》,明確提出“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的進軍原則,主張把南唐作為第一個兼併物件。為了說明其方略的正確,王樸還在《平邊策》上對後周之外的各國之政治、經濟、國力、兵力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

這個建議得到了柴榮的肯定,剩下的就是趙匡胤他們這些武將的事了。

大地上已經是春光無限,可鮮血飛揚的殺伐又將開始。和煦的春風中,誰會是最終的勝利者?

一番精心的準備後,柴榮卻把首戰的目標定在了原屬中原,後在契丹攪亂中原時被後蜀趁亂奪取的秦(甘肅秦安西北)、鳳(陝西鳳縣東)、階(甘肅武都東)、成(甘肅成縣)四州,他要先解除來自西面的威脅。

願望雖好,但秦、鳳、階、成四州地形複雜,運糧困難,加上蜀軍頑強拒守,後周軍久攻不下。對此,許多本來不願意用兵的後周文官,更振振有詞,主張偃旗息鼓,收兵回朝。

後周世宗欲罷不忍,特命趙匡胤速到前方視察,弄清戰事膠著的原因。

趙匡胤一路風塵僕僕到了前方,細心勘察地形,瞭解軍事形勢,斷定只要堅定信心,收復四州是穩操勝券。

柴榮聽罷趙匡胤報告,馬上按照他的建議調整部署。閏九月,秦、成、階三州眼看後周大軍兵臨城下,先後投降,駐鳳州的蜀軍負隅頑抗,也只多支援了兩個月。

趙匡胤在戰略判斷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