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大將張永德也率軍破陣而入,和趙匡胤兵分左右兩翼死戰,北漢軍的陣勢出現了動搖。

一人拼命,萬夫難擋,趙匡胤捨命救主的舉動,使後周軍重新激發起鬥志,陣斬北漢勇將張元徽,扭轉了危局,以少勝多大敗漢遼聯軍。劉崇帶領一百多騎兵連飯也顧不上吃了,晝夜賓士逃歸晉陽。

在這場戰鬥裡,趙匡胤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但仍鏖戰不休,直到柴榮看到他的傷勢,強令他回營時才住手。

出色的戰績,使趙匡胤獲得了後周高層的賞識。柴榮是個明白人,懂得論功行賞,趙匡胤的力氣沒有白廢,血也沒有白流,不久便被拔擢為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進入了禁軍的高階領導層。

高平一戰,柴榮打出了新君威風,他以後的改革進展順利。趙匡胤則一戰成名,躋身名將行列。他在這次戰鬥裡採用的短兵突擊戰法,更成為以後他屢建奇功的獨門利器。

軍權在手的趙匡胤,對柴榮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地為他東征西討,來報答知遇之恩。

他永遠也忘不了曾在江湖流浪、遭人冷遇的痛。

可是,一旦投入到政治鬥爭的漩渦,他還能保持住自己嗎?

搭上臺子好唱戲(1)

五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只要有勇氣,有能力,有智謀,就會取得自己應有的地位。

郭威曾是平民,趙匡胤曾是流浪漢,柴榮曾是商販。

柴榮是郭威的妻侄,因做人勤謹被郭威信任收為養子,管理郭威的家務,做茶商往來京、洛、江陵間,替郭家籌費用,從來不曾打過仗,也不曾表現過什麼才能。即位之初,馮道和群臣都有些輕視他。

高平大戰勝利,柴榮威震天下,群臣開始信服他,他也有了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

柴榮是五代時少見的英明君主,胸懷大略,志在統一天下,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頓紀綱,懲治腐敗,澄清吏治,減輕民困,治理河患,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在這些改革中,最關鍵的是柴榮抓住了人才。他曾下詔求賢,不論是離退休還是在職的官員,也不論官大官小,只要有好的建議,都可以上書言事。就算是毫無功名的平頭百姓,也照樣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顯德二年,一個“草民”趙守微給柴皇帝寫了一封信,侃侃而談了一通治國之道,柴榮看了覺得有道理,就把他宣召進京當面探討。二人談得還算默契,第二天趙守微就被任命為右拾遺,成了“火箭”幹部。

這樣的事並不只這一件,“孤本”是不能說明問題的,同樣的例子還有顯德四年段宏等數人上書,也被他任用。

柴榮敢破格使用人才,當時儘管武夫當道,瞧不起“毛錐子”文人,可奇怪的是“文憑”在當時卻很吃香,不是科舉出身的想當宰相門兒都沒有。但柴榮魄力就是大,一句“古人為宰相者,盡由科第耶?”便把沒有科舉資歷卻才華卓著的魏仁浦擢升為相。魏仁浦也不負柴榮的期望,終成一代名臣。

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人才,看來柴榮深刻領悟了這個道理。爭取到了人才,那些只知道聚攏財寶美女的人,又怎麼會是對手?

柴榮知道,有了人才,還要讓他們發揮出作用,最起碼也要讓他們敢講話、出主意,他一再下《求言詔》、《求直言詔》。他的這些舉動並不是裝模作樣的政治作秀,而是真的聽取意見、選拔人才,最出名的就是王樸憑藉獻《平邊策》贏得柴榮的重視,從郎中升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樞密副使、樞密使。

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眾人智慧的集合,那些用屠刀封堵別人之口的其他“皇帝”、“王爺”,想不被柴榮打得屁滾尿流都不行。

柴榮還力求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疏浚汴水東至泗水,北入五丈河,連線濟水,山東地區得與開封通舟。又開掘汴口,導黃河水通淮水,恢復了唐時運路,江、淮漕船可以到達開封。

柴榮沒有完成統一的大事業,但在水路交通上,卻基本統一了。

他的革新舉措,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積蓄了力量,一統天下的基礎已經隱隱形成。

只是這個柴榮搭好的臺子上面上演的統一大戲,主角究竟會是誰?會是他自己嗎?

有了國力基礎還不是全部,爭奪天下不光是財大氣粗,還得有精兵猛將。高平之戰暴露了後周軍的弱點,那就是軍紀鬆弛,士卒羸弱,將士不堪用命。

因此,柴榮下決心整頓軍隊。

他要打造一支縱橫無敵的鐵騎,來實現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