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高過一浪,不勝酒力被淘汰的人不得不讓人拖下場去。
進行到第五輪,只剩下了五個人,三面旗,兩面突厥人的,一面漢軍的,人是漢二胡三。五個人都神色呆滯,動作僵硬,只有無雙眼睛在互不服輸地骨碌碌轉動,誰都不敢再說話,生怕瀉了酒勁,當場嘔吐或是醉酒倒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看著最後的角逐。
“最後一輪!三碗!”
酒氣熏天,肚子裡早就翻江倒海地五個人一目的地見酒上桌,頓時喉頭髮苦,胸膛起伏,那個綽號“猴眼”的漢軍正端起酒碗剛喝了一半,便哇地吐了出來。漢軍中噓聲四起,顯是失望之極,漢人只剩下一個了,突厥人的勝算陡漲,附離,拓羯們頓時歡聲如雷。可惜好景不長,未等突厥人笑出聲來,便有兩個突厥人隨之跌倒在地。“起來!快起來!”突厥人群大吼,兩人掙扎一會,癱倒在地,再也動不得分毫。
吼聲,鼓聲,號角聲淹沒了剩下的最後兩人。
最後兩個一胡一漢!
單挑對陣!
兩人都是渾身哆嗦,一手撐住戰旗,一手端著重愈千斤的酒碗,互相瞪著眼睛死拼。兩個人心裡都明白,他們已經成了眾望所歸的亡命決鬥之徒,成千上萬兄弟的重託都壓在他們身上。如牛喘息聲中,兩人叱牙裂嘴地各自拼了命分別喝了一碗,胸襟被濺得精溼。屏息觀望的眾人握著拳頭,對自己陣營的人大聲鼓勁。可是事與願違,最後兩人一個哇地吐了一地,一個咬著牙關連人帶旗倒了下去!
人群爆發出一陣驚叫,有遺憾,也有讚歎。
無人勝出!
第二十章 紅雪(三)
有關知識:1、弓的發展是由單體弓而加強弓,最後發展到了複合弓。世界上許多的不同文明分別獨自發展了複合弓,但是由於西亞斯基泰複合弓(一種雙曲複合弓)這種自技術上較為成熟的複合弓傳到了古希臘和羅馬(似乎是共和國末期傳入),西方人依此為淵源將他們所見到雙曲複合弓都認為是斯基泰文化影響的產物。而早在商朝的晚期中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這類的弓箭了——雙曲複合弓的成熟形式,雙曲反彎複合弓(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中國的漢字弓就是依據雙曲複合弓的象形而來的。中國製弓術,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材美,工巧,為之時”,《考工記》稱之為“叄均”。趙陵所用的“挽月”弓就是典型的古代雙曲複合弓,而阿史摩烏古斯使用的則是類似英國長弓的單體弓。複合弓用今天的術語來說,是一種“片簧”結構,其彈力自然遠勝於單一材料、單一結構的弓。據《考工記》曰:“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冬天部析弓於,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諸材,寒冬時把弓置於弓匣(一種專門的模具,古稱“排檠”)內以定體形,嚴冬極寒時修治外表。冬天剖析弓幹,木理自然平滑細密;春天治角,自然潤澤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會糾結;秋天合攏諸材,自然緊密;寒冬定弓體,張弓就不會變形;嚴冬極寒時膠、漆完全乾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裝上了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上述繁複的工藝程式,需跨越兩至三年時間。在制弓作坊中,由於各項工作可交錯進行。流水作業,故每年都會有成批的成品,但就一張弓而言,其工時是無法縮短的。相傳晉平公命工匠制弓,三年乃成,射穿七孔(七層皮甲);宋景公令工匠制弓,工匠殫精竭慮,弓成身亡,都是不虛的。
2、一石約合一百二十斤,據魏五中記載,五代時的驍將奚康生能拉開十餘石硬弓。弓長八尺,僅箭桿就和普通矛杆一般粗,百步外射殺敵軍有如兒戲,在今天,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恐怕都沒有人能夠做得到了。當然,如此膂力驚人的射手也可能是因為度量衡與今不同或者民間傳說有所誇大。
兩人都是渾身哆嗦,一手撐住戰旗,一手端著重愈千斤的酒碗,互相瞪著眼睛死拼。兩個人心裡都明白。他們已經成了眾望所歸地亡命決鬥之徒,成千上萬兄弟的重託都壓在他們身上。如牛喘息聲中,兩人呲牙裂嘴地各自拼了命分別喝了一碗,胸襟被濺得精溼。屏息觀望的眾人握著拳頭。對自己陣營的人大聲鼓勁。可是事與願違,最後兩人一個哇地吐了一地。一個咬著牙關連人帶旗倒了下去!
人群爆發出一陣驚叫,有遺憾,也有讚歎。
無人勝出!
“罷了!罷了!無論胡漢,都是鯨吞牛飲,喝破肚皮也分不出勝負,算是平手罷!”賀婁餘潤打起了圓場,“李都尉的玉杯,就給了最後醉倒的幾個小子罷!就怕都尉捨不得哩!”
“大總管說的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