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和竇建德率士氣爆發的大夏軍追擊無心戀戰的鷹犬降兵,殺敵兩千,俘虜數百。又接收了百姓回城,卻無力再追擊三萬多斷後的玄甲虎賁。此時,樂壽圍城雖解,但大夏軍元氣大傷,士兵百姓傷亡極大,又久戰疲憊,竇建德雖有心,卻無法乘勝追擊侯君集、段志玄率領的李唐軍。
比起東奔西走長途救援樂壽的徐子陵,李世民顯得穩健得多。
他不與徐子陵正面交戰,避其鋒芒。
大軍在樂壽重創大夏軍之後,迅速南下洛陽。擊敗竇建德和大夏軍,攻陷樂壽,從來都不是李世民真正目的,他只一舉擊垮竇建德。擊倒大夏軍,讓他暫時無法分兵來洛陽,來援華夏。
為了引開徐子陵,他不惜將樂壽久圍不攻,以吸引徐子陵分身北上,無暇指揮華夏軍與李唐大軍交戰。
王君廊率大軍重奪汝陽,卻不駐守,一路瘋狂南下。
李孝恭率大軍攜帶足年的糧草。緩緩尾隨其後,另一部宋金剛才率兇悍鷹犬降兵斷後,以防天刀宋缺分兵來攻。戰至此,華夏軍向陷囫圇危境,無論天時地利,皆不在華夏之中,有李世民親守洛陽天險,相信天下無人能克。尉遲敬德與天策三傑,可達志據南陽而守,又有巴蜀和李唐三波援軍、大破城外梁、楚、宋、輔指日可待。
唯一的威脅,華夏遠征軍,孤懸於數千裡的塞北之外。
天降大雪,紛飛難行,華夏軍,絕對撐不到遠征軍回援中原,絕對撐不過這個冬天。
李唐軍與華夏軍生死決戰,正式於南陽會戰開始。此戰無論誰勝誰負,都將是整個戰局的勝利者,甚至可能是整個中原大地的擁有者,真正的天下一統者。
十日,徐子陵現身虎牢,與輔公佑二部、彭梁會、洛陽幫、虎牢軍、宋家子弟、偃師軍、宇文魏兵精銳等十幾部人馬,截擊南下前往洛陽的李唐雄獅和玄甲虎賁騎。樂壽的竇建德率休整過後的大夏軍南下追擊。北地燕王高開道親率兵馬進襲李唐北境,兵圍太原。
血戰三日。李唐雄獅與玄甲虎賁折損小半,但順利退入洛陽城內。
徐子陵與天刀等人雖有千萬軍中取敵酋首級如探囊取物之能。但卻無法以十萬雜兵新兵,吞食數萬李唐精銳雄獅和玄甲虎賁。
虎牢與偃師等城全部棄守,十萬雜兵新兵齊集洛陽城外。兵圍洛陽。
李世民拒不出戰,以洛陽天險。和充足糧草對耗,坐等南陽喜訊傳回,南陽死戰,巴蜀軍、援軍、玄甲虎賁與梁軍、楚軍、宋家子弟、輔公佑一部等血戰五日五夜,各消耗兵力數萬之眾,各大損元氣。形成死纏之局。
梁楚宋輔為四軍幾乎打殘打盡,李唐各軍也傷亡慘重,元氣大傷。
第七日,徐子陵架飛翼出現於南陽城下,收集梁軍、楚軍等殘兵,再圍南陽。同日,洛陽玄甲虎賁和李唐雄獅突破天刀率領的虎牢偃師軍重重攔阻,急馳南陽。
洛陽城中秦武通、馮立本、李君羨、梁實、宇文寶諸將率軍而出。大戰宋智、寧魯、裴仁基率領的兩萬雜兵新兵。天刀宋缺與急行軍的竇建德緊急救援得脫,退守虎牢關和偃師城。洛陽之圍解除。太原城下,守將劉弘基,要長孫順德和高士廉援軍之下,擊敗燕王高開道。燕軍無力再戰,被迫撤離太原。
又五日,南陽城外交戰百次,城裡城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李唐雄獅和玄甲虎賁趕到,華夏軍在徐子陵的率領之下,退守襄陽方向。南陽兩月之久的圍城大戰,終於冰雪消融。
李唐軍以玄甲虎賁為首,在尉遲敬德、可達志、宋金剛、王君廓、李孝恭、羅士信、史萬寶、劉德威等天策諸將率領之下。日夜狂攻守禦襄陽的華夏軍。此時,梁、楚、宋、輔等主力軍傷亡大半,所剩無幾,能勉力再戰者,不足十分之一。
當勝利的曙光閃現於李唐每一位將士眼前之時,他們卻接到一個難以置信的訊息。
華夏軍水軍大破巴蜀水軍,由小公主親自率領的水軍,攻陷成都,消滅巴蜀新兵三萬,水軍五千,俘虜巴蜀獨尊堡主解暉家眷數百餘。留守成都的槍王範卓率部投降,霍青橋霍紀童父子盡誅,巴盟亦讓通天姥姥及其弟子絲娜謀奪,清理巴盟數千幫眾,現成都級軍一萬,水陸結合,佔據並控制了整個巴蜀。
這個訊息傳來,簡直讓所有人都傻了眼。
以華夏軍現在的窘境,他們還有餘力分兵去攻佔巴蜀?更讓人意外的是。槍王範卓在這種危難時候,還敢投誠華夏軍,而通天姥姥與猴王奉振同屬少數民族。一向團結對外,想不到竟然會倒戈向華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