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嶠嚇得魂飛魄散,立時拍馬而逃。
但他看見,自己的身軀隨著馬匹急馳回陣,再細看之下,卻沒有發現頭顱所在。
他死也不明白,自己的頭顱為什麼不在自己的頸脖上?到底又是誰摘下了自己的大好頭顱?
“放下人質,永遠不讓本王看見,否則定殺不饒!”徐子陵的聲音很輕淡,但有如雷殛般轟在李唐士兵的心中。狼騎之中,忽然有幾位女子,正有如蝴蝶穿花般在他們之中飛掠,頓時。人仰馬翻,慘叫連連。馬背上的狼騎紛紛落地。
一縷簫音,於冰天雪地中,悠悠響起。
忽而急轉,在慘嚎馬嘶血灑於地的混雜之下,又添了幾分蕭殺。再聞,隱有百萬雄兵之喝,令人靈臺驚震。
“是《將軍令》!”竇建德一聽,熱血沸騰起來,放聲大吼道:“大夏軍,出城!殺敵!”
《拯救大唐MM 》第九百五十七章 驚天鉅變作者:霞飛雙頰
華夏境內,上庸。
棧道計程車兵舉著火把,源源不斷地湧入上庸城。原來上庸的守軍,全部戰死,而吳王李子通的部屬,早趁黑逃走,上庸城內,百姓一片恐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夜之間,巴蜀計程車兵就有如神兵天降,出現在上庸城外,而且僅一天功夫。扼守棧道危關的上庸,就讓巴蜀軍攻陷。
守將吳王李子通的部屬足有數千人之多,如果換成是別的華夏軍部屬,那麼別說一天,就是十天。一個月,巴蜀軍也別想攻下上庸。
有守禦棧口之利,有高聳城牆以對僅幾人並立蛇尾而延的巴蜀軍,竟然一天即陷。
這個戰果,就連解暉解文龍父子也頗出意料之外。
不過,他們喜歡這種勝利。
本來他們還想以士兵死衝突破。以消耗戰磨盡吳王李子通的部屬,又或者用財物、美人、地位等收買李子通。可是還沒有這樣的機會,怕死的李子通就一擊而潰了。倒是原來守禦的一千多士兵死守上庸城。解暉父子齊上陣,巴盟之主奉振也三衝城牆,才以傷亡五千的代價攻下上庸城。
如果李子通親自指揮五千部屬助戰,估計想攻陷上庸,最少也得半月以上。
拿下了上庸城,那麼就等於在華夏的腹部捅了一匕。
整個華夏境,現在暴露在巴蜀軍攻擊之下。東進可以直推襄樊之地,那裡現在是華夏百姓的集結地。數十萬洛陽、南陽、冠軍、汝陽等大大小小城池的百姓。全部集中在襄陽。如果能夠拿下襄陽,那麼整個華夏根基全毀於一旦。
但解暉父子和奉振卻不覺得襄陽城能夠輕易攻下,首先襄陽水陸暢通無阻,有華夏水軍、大江聯、竹花幫等水路支援。又有江淮軍輔公佑部、梁軍、楚軍、九江宋家子弟兵等於北圍南陽。如果強攻襄陽,陸路華夏軍南下支援。與水軍相夾,巴蜀新軍區區三萬則死無葬身之地。
襄陽城下有民眾數十萬,即使全部不能上陣,僅負責後勤工作,也是巨大的助力。
巴蜀軍遠征,襄陽軍以以逸待勞。解暉絕對不會去啃襄陽這塊硬骨頭。何況,就算讓巴蜀軍攻下,消滅華夏根基,那麼功高震主,想必自己也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以巴蜀區區三萬之軍,最應該守禦上庸,坐看李唐大軍行動。
但南陽的玄甲虎賁和長林軍讓梁、楚、宋、輔等大軍圍城半月,如果此圍不解,那麼李唐南下大計則成空談。李世民已經三道聖旨命令,巴蜀軍必須在取得上庸之後,火速支援南陽。
解暉父子和奉振以消滅最後頑抗華夏軍為由,讓巴蜀軍休息一日後,探知到洛陽有五萬大軍已經南下支援,才緩緩調起巴蜀軍,東進呼應李唐大軍,向南陽一路救援而去。三萬多巴蜀軍,上庸戰折損五千。再餘五千守禦退路上庸,巴蜀軍提兩萬,由解暉解文龍父子親率。前往南陽。
而巴盟之主奉振,率四千巴盟子弟,探路先行。
追及李子通潰兵散部,一連十數次,每戰皆勝。
當徐子陵身現樂壽,率領大夏軍迫退玄甲虎賁和數萬李唐雄獅、太原軍、鷹犬降兵和狼騎之際。李世民神奇地親臨洛陽城,坐鎮洛陽。調派十數萬兵馬南下破擊華夏。第一波五萬大軍。由大將王君廓親率奇#書*網收集整理,南下緊急救援尉遲敬德;第二波皇叔李孝恭,率兵三萬會合大軍;第三波北地名將宋金剛。率兵兩萬,乘勝追擊。
樂壽城外,玄甲虎賁斷後,李唐雄獅,太原軍、鷹犬降兵和狼騎等兵分兩路。
一部退守太原,一路南下洛陽。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