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賢材,興禮樂,施仁政,以忠厚為治……以上不負皇考創業之艱,而朕於守成之道,亦庶幾焉。

又有一次,通政使趙彝等引奏一個山東男子,進獻陣圖。這本來是要迎合朱棣,獻媚取寵的。不料遭到了朱棣的批評。他說:

自古帝王用兵,皆出於不得已。夫驅人以冒白刃,鮮有不殘傷毀折。其得不死,亦幸也。朕居軍旅數年,每親當矢石,見死於鋒鏑之下者,未嘗不痛心,但出不得已耳。今天下無事,惟當休養斯民,修禮樂,興教化,豈復當言用兵。此輩狂妄,必謂朕有好武之意,故上此圖,以冀進用。好武豈盛德事?其斥去之。

為表示自己是一個偃武修文的明君,朱棣大肆張揚其事。他倡導儒學,優禮孔裔,不斷聚集文士編纂圖書,在他身邊總是簇擁著一批文人學士。朱棣本身似乎也真的溫文儒雅了起來。永樂朝的御用文人楊士奇稱頌說:〃太宗皇帝御天下,慨然欲作新人,興起斯文。〃 朱棣將首先降附且長於文學的解縉、胡廣、黃淮、胡儼、楊士奇、楊榮、金幼孜等人羅置內閣。這些人〃既榮稱於其身,暨其家之父子兄弟〃亦皆〃與被其榮〃 。然而,他們是以參贊機密、參與決策的名義進入內閣的。

1.文官制度趨於完善

正是這些人進入了內閣,肇始著明朝政治制度的重大轉變。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