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問題在於,只要上述經濟形勢不改變,明朝的所謂〃邊患〃就不能解除。朱棣的頻年征討,更加重了草原地區與中原的隔絕局面,想要制馭蒙古幾乎完全不可能了。

八、從〃來者不拒,去則不追〃到〃逆命必殲〃的政策轉變

雖然,在朱元璋的懷柔政策下,有不少蒙古官民歸順了明朝,甚至在官僚隊伍中有韃官,軍隊中有韃軍;雖然由於明軍的打擊,由於蒙古內部的紛爭,蒙古勢力有所削弱,但從整體上說,蒙古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並未正式置於明朝的統治之下。明人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萬方。〃 對於不肯歸順的蒙古勢力是不會置之不問的。但是,朱棣即位之初,百廢待舉,而處於紛爭中的蒙古各部,一時也還難以給明朝構成威脅,因而,朱棣對蒙古的政策在永樂初期是以懷柔為主,以防守為主,即所謂〃來者不拒,去則不追〃。凡來歸附的,均以禮接納,不願歸或歸而復叛者,也不強求。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十二月〃有邊地降虜叛去者,寧夏總兵官左都督何福〃請舉兵追之〃。朱棣說,〃但今朝廷大體,當以誠待之。春秋馭夷之道,來者不拒,去則不追。蓋彼之來,既無益於我,則其去也亦何足置意!況其同類頗眾,其間必有相與為親戚者,今若以兵討叛,其未叛者亦將置疑。不若姑聽其去,但嚴兵備、固疆圉,養威觀釁,順天行事。如造次輕舉,後悔無及。〃

對於邊外用兵,朱棣還舉漢武帝以為戒。他說:〃漢武帝窮兵黷武以事夷狄,漢家全盛之力遂至凋耗。當時雖得善馬,豈足償中國萬一之費?朕今休息天下,惟望時和歲豐,百姓安寧。至於外夷,但思有以備之,必不肯自我擾之以罷弊生民。〃

可見,這時朱棣對於邊外用兵十分謹慎,他的這種決策,顯然受到實力的制約。

既然一時還不能臣服韃靼、瓦剌諸部,那麼,只有先求與之通好。朱棣一即位便遣使赴和林敕諭諸部酋長。永樂元年(1403年)蒙古諸部推奉鬼力赤為可汗。朱棣又遣使致意,諭之曰:〃比聞北地推奉可汗正位,特差指揮朵兒只恍惚等齎織金文綺四端,往致朕意。今天下大定,薄海內外皆來朝貢。可汗能遣使往來通好,同為一家,使邊城萬里烽堠無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豈不美哉!〃

第104節:天下一統(14)

這位鬼力赤可汗,對於已經分裂的蒙古,並不能做到實際的控制,特別是無法控制西部蒙古的瓦剌部。朱棣承認鬼力赤在全蒙古的統治權,也是限於力量無法向北伸延。但朱棣並不是不想對蒙古進行控制,他在永樂二年便向瓦剌等地派出使節,爭取不戰而屈之。其諭瓦剌頭目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及和林等處頭目說:〃朕承天命,主宰生民,惟體天心為治,海內海外,一視同仁。今天下底定,四方萬國無不來廷,皆已厚加撫綏,勸忻感戴。惟迤北諸部猶觀望進退,出沒邊境,未有歸誠。今遣指揮完者先那海、百戶亦剌思等往諭朕意。夫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間?爾其遣人往來相好,朕即授以官賞,今還本地射獵畜牧,安生樂業,永享太平之福。〃

我們對比永樂元年和永樂二年的兩通敕書,便會發現其中的矛盾。朱棣既然承認鬼力赤為蒙古可汗,要求通好,便不該再遣使瓦剌頭目及和林等處頭目,望其歸誠;反之,要求瓦剌頭目及和林等處頭目歸誠明廷,便是對其可汗的不友好。朱棣推行如此矛盾的政策,正反映了他的尷尬處境與矛盾心態。他希望統治全蒙古,做個主宰華夷的君主,但沒有力量;他遣使蒙古可汗鬼力赤要求通好,但不真誠,因為他有臣服蒙古之心。這種矛盾的政策使他無法處理好與鬼力赤的關係,鬼力赤等人對朱棣的心計看得一清二楚。另外,可以斷定,朱棣一旦認為自己的力量強大到足以臣服蒙古,便會拋棄這種矛盾的政策。

朱棣一再遣使鬼力赤,但鬼力赤非但無所表示,反而一再傳言鬼力赤有寇邊的意圖。朱棣對此十分警覺。永樂三年五月庚申,韃靼頭目察罕達魯花遣人歸附明朝,使人言,鬼力赤見在卜魯屯之地。朱棣聯想到不久前山西地方曾報告說雲內及天城小尖山有火,因而料定〃此必鬼力赤遣人覘我邊也〃。他敕諭迤北巡哨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曰:〃爾等可遣精驕密偵其動靜,若來寇開平,即設伏出奇擊之。〃 朱棣一再透過各種途徑瞭解蒙古的動靜,並令緣邊兵馬加緊備禦。永樂四年二月丙子,朱棣以書諭趙王朱高燧:〃小旗孫成自虜中逸歸,見鬼力赤阿魯臺也孫臺向東南行。其來寇掠邊境,亦未可知。爾速遣人馳報武安侯鄭亨等,令堅壁清野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