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六章 頓悟

是完美的典範,一出生就是王子之位,註定要繼承王位,從小在群芳環繞的宮殿裡享盡榮華,但卻沒有被養廢掉,實際上正相反,他飽讀詩書,身體高大健壯,面容英俊不凡,文武雙全,而且性格溫和善良。

他能令所有女人一見傾心,哪怕是鄰國那美貌無比的公主看見他,也瞬間淪落。

他有著令其他勇士臣服的人格魅力,作為王的繼承者,追隨者無數,人人都願意跟在他的身後。

他不僅娶到了溫柔美麗的公主,還有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兒子,盡享天倫之樂,只需要繼承王位,就可以享受賢王之名,然後圓滿度過這樣的人生。

這樣的一生,已經是凡人們所能奢望的極致了吧!

千般榮華,萬種富貴,富足完滿,不管是精神需求還是生活需求,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但是,在一個半夜,尚且年幼的釋迦摩尼,悄悄起床,獨自離開了富麗堂皇的宮殿,離開了他的國家,他走到河邊,剃掉了自己的鬍鬚和頭髮,拋棄了自己的貴族身份,甚至拋棄了自己的妻兒與父親,拋棄了金銀財寶,身無長物,獨自朝著極遠處的世界走去。

他開始了自己的旅行,開始了自己的思索。

一開始,他獨自在樹下結跏趺坐。他身無覆蓋,不避風雨,目不瞬動,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體放下,或限制呼吸,頭腦發怵,如針刺骨,或牙舌頂顎,強壓內心,汗如泉湧。

由於他淨心守戒,不臥不起,乃至一隻大雕在他頭上結巢哺雛,糞汙其身也聽之由之。

佛祖獨修苦行,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至七日食一麻一麥以至於不飲不食起來,終於,他身體變得極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觸背脊。

他的身體在旅途中衰弱,因為苦修而生病,英俊的容貌逐漸變得滄桑。

他失去了一切,好像什麼也沒得到。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對諸多凡人而言,他的生活已經完美無缺了,為什麼他要放棄這一切,一個人在外面流浪,靠乞討為生?

搞得自己狼狽不堪,英俊的容貌被歲月所抹消,健壯的身體因苦難而瘦弱,甚至連家人與王位都失去了,簡直虧到姥姥家了。

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感覺到了“不自由”。

是的,不自由。

他天資聰慧,所以他可以感覺到不自由,他好像是被一張巨大的網包裹著,被無數的絲線纏住,然後拖向死亡,不得解脫。

這張網是什麼呢?

年輕時候的佛祖不知道,他只是隱隱約約感知到了,卻不知道那是什麼。

他不自由,被這張網所束縛,被這張網所捆綁,拖拽,在其中滾來滾去,卻始終無法脫出其中,凡人沉淪紅塵無法察覺,佛祖卻天生智慧,察覺到了這張網的存在。

為了脫離這張網,他毅然放棄了一切。

可是,蹉跎半生,獨自一人苦修,他失去了所有東西,整整六年過去了,纏繞他的網雖然數量變少了,可是依然存在,而他依然沒有明白那張網是什麼。

年輕的佛祖,起身,重新進食,然後繼續遠行,獨自徒步來到菩提伽耶,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樹下開始思考,他想不明白那到底是什麼。

他開始思考,老病死苦,種種不如意事,從何而來?

菩提樹上,月升日落,潮起潮歇。

菩提樹下,結跏趺坐,靜思默想。

他開始思考,快速的思考。

正如同十方現在一樣。

因為他明白了,明白了當初佛祖於菩提樹下的想通了什麼!

如果能識得自性,這一悟便可以直入佛地。

善!用智慧觀照自身,是謂思索,有思索,就能裡外光明澄徹,認識到自己本來的真心。

認識了自己本來的真心,即是得到本來無礙的自在解脫,如此,便成了佛!

佛並不是什麼超凡的存在,佛不能滅世,沒有神通,甚至佛也可能是普通人,甚至不能去影響這世間的種種。

佛只是一個悟通了因果之法的智者,他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將這些智慧帶給他人。

佛,即覺悟者,僅此而已。

佛家修行,追求萬般,分作無數支脈,有法華宗,真言宗,密宗,各有經義追求,其中有大乘一流,追求為何?

無他,四字而已——

眾生皆佛。

人人皆可,開識,覺悟,於是,眾生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