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兩度訴雙環來寶;還有著名的中國汽車行業智慧財產權跨國第一案——豐田訴吉利侵權案……由此可以預測,隨著中國參與WTO的深入,隨著中國民族工業的崛起和強勢發展,涉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糾紛將有愈加增多、日漸蔓延的趨勢。
面對如此複雜、驚心動魄的戰事,我們顯得匆忙且準備不足,連自主品牌的認識意見都難達統一!不僅被起訴企業呈現出各異的心態,即使是國內汽車界以及法律界人士,也是各執一辭,針鋒相對。
許多觀點認為,在當今的汽車行業中,模仿與複製已經蔚然成風。當初韓國車就是從模仿和學習日本車入手,而日本車又是從學習美國車開始的。在研發方面還很弱小的中國汽車要想走日韓之路,初期就要合理利用非專利性技術,借鑑國際流行車型的技術,這是中國汽車發展的必經之路,但這絕不能成為創新的理念壁壘。在資訊時代,我們希冀這個階段越短越好!
在豐田訴吉利一案中,我們對吉利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和商業智慧充滿敬意,畢竟吉利以弱小的身軀戰勝了國際汽車大鱷。另外,從品牌傳播專業的角度,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吉利最終的勝利,也體現出品牌整合傳播策略的重要,再一次驗證了品牌、營銷及傳播在操作本質內涵上的趨同一致性。在整個事件中,公關傳播的價值得以凸顯,來自媒體輿論的推波助瀾,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有效激發,這些本土特色的做法都將成為汽車品牌營銷傳播的經典話題和成功案例。
創新是中國汽車業的未來。對於自主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一定要有自己或自主的原創,目前我們的許多自主品牌靠外形“像”的問題,獲得了短期的市場效益,但沒有從戰略上解決長期立足發展的問題。只有從根本上把基礎打牢了,才能避免類似侵權起訴案件的發生。
如果中國的汽車工業不盡快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擺脫國外有效的技術壁壘和無形的智慧財產權(包含品牌)的壁壘,走出模仿者甚至是“抄襲者”、“剽竊者”的陰影,那麼隨後而至的方方面面的智慧財產權糾紛,在業已冷卻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業已和諧的愛國主義的高歌下,能否再度取得吉利式的輝煌和凱旋,就很難斷定了。
《較量》一書,就是在國際國內汽車行業的這樣一種風雲莫測、狼煙四起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這是一部具有特殊價值的深刻作品。
在書中,我們看到了60年代來到了中國並開始向中國出口皇冠轎車的豐田,憑藉著皇冠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國人的信賴。我們也看到了從1986年起家,在僅有十幾人的基礎上艱辛起步的吉利,如何堅持自主品牌,如何成為現在擁有8,000多名員工,設計出中國第一輛踏板式摩托,生產出“中國第一跑”——美人豹。吉利現象向世人證明,民族品牌完全具備自主開發生產的能力,具備與世界汽車巨頭競爭的潛力。
然而我們也頗為遺憾地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起步階段不知不覺中患上的通病——模仿和拿來——尤其是外觀,這就給此案中豐田的興師問罪吉利製造了口實。
書中我們更看到了李書福先生的骨氣和另類的傲氣、吉利人的自尊和中國人的自我維權勇氣。這種本不是勢均力敵的較量,本不屬於一個級別的搏殺,居然以弱者吉利的勝訴而告終,無論是在中國汽車發展史還是世界汽車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一筆。
此書將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典型意義。作為中國汽車行業智慧財產權第一案,它的歷史史料意義非常珍貴。它的全過程給其他企業提供了借鑑和警示作用——民族工業究竟該怎樣走出自己的路?作為國家相關的管理部門,在民族工業還很弱小的時候,應該如何保護和扶持其發展?對於從事市場營銷、品牌傳播從業人員以及汽車界與法學界的人士來說,豐田與吉利的運作過程和微妙的策劃操作細節又是一堂不可多得的MBA公關傳播案例課!
序一(2)
路,總要繼續往前走!讓我們為艱難行進中的中國民族汽車企業道一聲:一路走好!
同樣,也對本書作者雪柯先生在此書中表現出的才華和辛勤勞作表達敬意。
中國整合傳播專家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 張 彬
營銷公司副總經理
2005年12月
序二
“商場如戰場”,真是十分簡潔明瞭地說明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既然是戰場,那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企業當然要想盡千方百計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致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