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貴族私立學校上學。她早晨6點就起來,先坐火車再倒計程車,抵達她在紐約上東區的避難所,那裡雲集著早慧精英有錢小孩,年紀輕輕就學習怎麼在勢利眼的包圍下掙扎和生活。成年後的塞西莉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有一棟大小適當的房子,一雙兒女,和一隻叫蒲尼的禿毛貓,她過著最平常的中產階級生活。可《緋聞女孩》好象開啟了一段塵封的秘密,只有少部分沉默的人經歷過這樣浮華、喧鬧的青春期,少女塞西莉被追認為青少年版菲茨傑拉德,長一雙觀察的眼,握著記錄的筆。她塑造的人物無非一個好女孩,一個壞女孩,爭奪一個懦弱的男孩,為了階級區分,再外加三兩平常人家的孩子,好似一個美國版《流星花園》。按照前輩簡?奧斯汀或者夏洛蒂?勃朗特的邏輯,壞女孩終將受到命運的懲罰,好女孩雖然憂愁卻結局圓滿,往往被作者靈魂附體,可塞西莉自稱她更喜愛那個壞女孩——布萊爾。她漂亮,尖刻,經常毒舌,並十分自大,可每當說出什麼蠢話就顯得非常可愛,比如她媽打算嫁給一姓羅斯的猶太人,她就尖叫:“我不想改名為布萊爾?羅斯,好象個劣質香水名。”她最大的夢想是能上耶魯,她是這麼規劃的:加入維和部隊,曬一身炭黑,得諾貝爾和平獎,與總統一起吃飯,這樣總統就可以推薦她上耶魯啦。這個小姑娘承受了男友欺騙,閨密背叛,父母不和,除了美貌和金錢,她再也沒得到什麼福祗,她親身實踐了某個花花公子的話:“我們將會繼承信託基金,繼承漢普頓的大房子,繼承毒品上癮的處方,可快樂,從來就沒在繼承列表上。”可每有災禍降臨,布萊爾都咬著牙挺過來,眼見終將成長為一個百毒不侵的Bitch。在上流社會,Bitch這詞不是罵人話了,而是一種嬌嗔,一種暱稱,一種心領神會的通行證。
雖不是先驅,也算一個標杆,《緋聞女孩》領著一堆同類(小說《A…LIST》,《小圈子》,電影《賤女孩》,《獨領風騷》)引發了新的青少年文學浪潮:往往封面或海報類似,一群華服女孩懶散閒坐在房車的後座上,擺出趕赴派對的姿態,描寫物件正是上流小青年。再被批評浮華空洞,它們和老派的青少年讀物核心都差不多:就像《彼得潘》,《愛麗絲漫遊仙境》或者《哈里?波特》,構造的都是想像中的神秘仙境,不同的僅僅一個是永無島,另一個是曼哈頓私立學校。《緋聞女孩》被當成《慾望都市》的青少年平裝本,但《慾望都市》還給人點兒奔頭:只要你來紐約,來曼哈頓,你就會打入大齡未婚女青年的高尚小圈子,就有機會結識大人物先生;《緋聞女孩》卻是你沒機會,你女兒也沒機會見識私立學校的風景,所有秘密只能聽“緋聞女孩”講。況且比起老派讀品的怪力亂神,新浪潮彷彿更有亦真亦假的高明。
據說《緋聞女孩》們的罪過不在淺薄,而在價值觀不正確。正直、善良、堅強與愛尚可以從《小婦人》中性格各異的淑女身上看到,到了《緋聞女孩》,只剩下拜物、吸毒、爭風吃醋與性慾勃發。它被批評為“用甜美包裹腐敗”,可何必那麼虛偽,這才是現實。塞西莉?範?姬格薩說:“在紐約只有兩條路走:要不賣胳膊賣腿送你的孩子去私立學校,在那裡他們學會了買貴衣服,攀比富爸爸,也學會了拉丁文,會背誦濟慈,能熟練應用運演算法則;要不然就送他們去公立學校,還沒等學會什麼,就被某次校園暴力給槍殺了。”
可能是從《老友記》開始,美國電視劇人物的生活水準就在不斷提高,那會兒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還要合租一間房,之後人人有間公寓,現在不住豪宅,不套上名牌,都不好意思播出。富人的生活才是生活,他們佔據著各個頻道的各個時段。要看普通人,只有真人秀節目,教義還是鼓勵你努力吧、奮鬥吧、忍受吧,以獲得鉅額的獎金好擺脫那平庸的窘境。窮人沒有生活,窮人都在《越獄》。相貌平常性格溫和的一般人兒,身處其中僅僅是個道具,顯示脆弱無能的道具,他們只能給《開司米黑手黨》裡的淑女,或者《黴男大亨》裡的紳士端咖啡,他們的孩子永遠上不了《緋聞女孩》的學校。早些年看到《慾望都市》裡的凱麗,Manolo Blahniks鞋子是左一雙右一雙,望一眼堆放在門口的那幾雙灰撲撲的二流貨,心裡一陣沮喪。如今你的生活被全盤否定:你逼仄的房間,你不見陽光的小窗,你的假名牌手袋,你不合體的西服,你去不掉的法令紋……也許你僅僅剩下仍然堅強的意志,告訴自己:演的都不是真的,是幻想。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本·拉登,你在哪兒?(1)
2004年,摩根?斯伯羅克在拍完記錄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