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斯大林知道,蘇聯要乘機劫掠遠東的戰後利益,就必需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既然美國政府願意出錢支助大部分的戰費和裝備,蘇聯當然樂意出力。同時蘇聯也與延安以及朝鮮半島的共軍聯絡,要求他們務必派出大量的部隊,“協同“蘇聯軍隊進攻內蒙、東北與朝鮮半島。蘇聯在一九四一年之後,“嚴格遵守“ 日蘇中立條約(蘇聯從來沒有如此認真的遵守過國際條約),不但沒有與盟國同一戰線,對日本發動攻擊,甚至不準美國援中國抗日的物資,經過蘇聯領土,也不準美國利用西伯利亞做為攻擊日本的基地,使得日本沒有後顧之憂,得以在中國戰場上,發動毀滅性的攻勢。但是在日本已經開始進行投降程式,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之後,蘇聯的軍隊才姍姍來遲進入東北。與其說是對日本作戰,不如說是來劫掠戰利品,強奪中國的不凍港。

37。7 關東軍最後不堪一擊

由於關東軍在整個中日戰爭之間,經過不斷的被抽調支援各個戰區作戰,早已虛弱到只有少數象徵性的野戰部隊駐守。最後因支援中國派遣軍的一號作戰,幾乎將所有還有戰力的部隊,全都抽出,以支援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孤注一擲。雖然在一九四五年四月,日軍大本營開始覺察到蘇聯有可能參戰,因此在開始增強關東軍的戰力,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是沒有人力與裝備,再進行武裝了。新增的部隊,只是空有番號的“老百姓隊伍“

而已,日本大本營只有下令中國派遣軍調動部隊北上支援關東軍。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四日,日本總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在大連召開軍事會議,要求中國派遣軍必須設法支援關東軍備戰。這時琉球決戰已經在日軍慘敗之下結束,本土已經遭到美國海空軍的直接攻擊,日本帝國正面臨全面崩潰的邊緣。可是日軍還有能力進行野戰大兵團作戰的部隊主力,又全都擺在遙遠的華南與華中地區,到了緊急的歷史決戰時刻,要想大量抽調北上,將會在整個運動的途中,遭到盟軍猛烈的空中攻擊。此時受過美式裝備的華軍部隊,也開始部署,對後撤的日軍進行反擊作戰,因此在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仍然希望在危急時刻,手上能夠握有重兵,這樣方便自己進行緊急狀況的處置,因此並不願意將日軍大量調往東北。

在這些不利的情況下,只有少數的日軍部隊實際抵達關東軍防區。更糟的是,日本對於蘇聯的實際參戰行動,仍然有著不確定的判斷,特別是日本正在“委託“ 蘇聯為日本投降之事,與盟國進行外交斡旋。因此斯大林應該知道,日本根本已經是投降在即,而沒有繼續作戰的意願,蘇聯何必參戰?日本卻不瞭解,它即將投降的決定,正是蘇聯必須立刻提前參戰的原因,因為蘇聯的參戰,絕非為了擊敗日本,而是為了搶奪它在遠東的地緣、戰略利益。因此日本越是瀕臨投降的時刻,蘇聯越要全力的參戰。斯大林清楚知道,在美國投下原子彈後,日本立刻的反應是“加速投降的外交行動“,因為蘇聯正是日本投降洽商的中間人。因此斯大林知道不能再等了,而在八月七日立刻以加急的軍令,要求蘇聯遠東軍司令官,立刻準備在八月八日的午夜之前,對日軍發動攻擊。雖然當時蘇聯部隊與後勤的集結,尚未完全作好,所有的軍隊,奉命絕對必須在當天夜間,對日本關東軍美國事實上也清楚這一個事實,因為日本政府與駐莫斯科、瑞士伯恩(Bern)大使館的通訊密碼已被美軍解破,所以日本焦急地透過駐莫斯科、伯恩的使館進行投降交涉的情形,都在美國掌握之中。)發動全線攻擊。

接著在當天半夜十二時,斯大林緊急召見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斯大林表示,由於日軍仍然準備頑抗美軍,因此蘇聯決定立刻對日本宣戰。(真是莫名其妙的做法,半夜十二點召見美國大使,只為了告訴美國這個老掉牙的情報判斷。斯大林其實是擔心,若是日本在第二天就自行宣佈投降,蘇聯就沒有漂亮藉口來佔領中國的東北了。)

蘇聯的紅軍,就在八日夜間十一時,不宣而戰,對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全線的攻勢。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到蘇聯也會在日本已經同意投降的時刻,進行“偷襲“。蘇軍發起總攻擊的當夜,山田乙三正在大連視察,並未在長春的司令部直接掌控戰情,他在第二天趕到長春時,才瞭解蘇聯以絕對優勢的軍力與火力進攻的全面戰況,關東軍不但沒有完成戰備,蘇軍的攻勢已經超出山田所能掌握與抵抗的範圍了。

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精銳的紅軍部隊,共